第346部分(第3/4 頁)
是平靜太多了。一直到得入秋之後,李賢那邊都是安安靜靜的,並沒有再找什麼麻煩。或許因為許宣之前的舉動——在劉家的事情之上,以及後來春風樓發生的事情——讓李賢知道對付許宣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李賢現在回到了於家,身後的靠山是有的,不過與此同時,制約他的東西也就多了。凡事都要考慮影響,不可能再如同以前一樣亂來。最近因為他要經商,這事情在於家內部產生了軒然大波。反對的聲音已經足夠他喝一壺,或許也是因此,他的心思暫時都還不曾放到許宣身上。而許宣這邊,也是跟著對方動的,暫時也還不準備主動出擊。
“人力拉車”的專案自然還在繼續,不過相較於先前華夏車行一家獨大的情況,眼下的已經出現了強有力的競爭者,並且還不止一家。正是因此,整個杭州的市場已經充分地開啟了。人們出門乘車,也變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一個地方的生意到了飽和之後,就有著朝外波及和擴散的趨勢。眼下雖然還不明顯,但是確實已經有了。
除了華夏車行之外,眼下杭州主要的車行還有兩家,分別是大泉車行,和杭州車行。這幾家為了爭搶生意,用盡了各種手段,“月票制度”、“積分制度”也都已經開始推行起來,並且很快被對方學去。除了正當的競爭之外,偶爾也會有一些不那麼正當,或者就完全是陰暗的事情發生。
幾家車行的車伕偶爾會起一些爭執,甚至還出現了打架鬥毆的情況。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期待著熱鬧的人們還是有些失望,因為即便是真的打架鬥毆,場面都不大,甚至因此受傷的人都不是很多。表面上看起來,三家車行之間,都是保持了剋制的。並且在每次打架開始之後不久,就很快有人來制止。
原本打架鬧事,官府是肯定要管的,但眼下既然輪不到他們插手,官員們也就樂見其成了。並且車行方面相互之間競爭,也會上下打點,最後還是便宜了官員們。他們當然樂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期待著幾家的競爭能夠更加激烈一些。
整個杭州的交通事業,就被這股風氣牽引著,一直是熱火朝天的場面。但是沒有人知道,三足鼎立、勢成水火的背後,都是一批相同的人在操作著。包括一些打架鬥毆的情況,實際說起來背後也是有人在推動的。並且一旦情況不對,立刻就能夠予以制止。
對於眼下的局面,許宣比較滿意。華夏車行這邊,推出了專門的主事人,是黃於升從黃家拉來的比較有經驗的掌櫃,名叫羅永福。雖說黃家業鹽,同車行經營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但是這只是行業不同。做生意的很多方法,也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在選定代理人之前,黃於升給出了好幾個人選,羅永福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許宣最後還是將其他幾人排除掉,選了羅永福。在這一點上,他比較看重羅永福的穩重,而且對方確實是有些能力的。羅永福已經五十多歲了,不至於有太大的野心,許宣二人隱在背後,也能夠掌控得住。
而大泉車行那邊,就是劉餘帆推出來的人。在這一方面,也是動用了一些關係抹去了部分痕跡,至少有心人要查的話,是查不出來什麼東西。即便查出來,也完全不會同許宣和劉餘帆聯絡在一起。眼下的時代,資訊的手段,偵查的手段都沒有到達後世的高度,出了錦衣衛這種機構之外,其他的民間力量能力有限,只要在幾個點上做好,也沒有不用太擔心什麼。
而杭州車行的操作方式就更進了一步。因為之前杭州這邊,已經有人開始對人力拉車的行當表示了關注,甚至有人已經準備伸手了。華夏車行同大泉車行的競爭,讓一部分人開始猶豫,但是這只是許宣預期目標的第一步。這些猶豫的人,其實也是可以利用的,杭州車行的成立就是如此。
許宣給了這些人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進入到眼下在杭州如火如荼的交通行當之中。杭州車行完全是由杭州的一些有錢人出資建立的。最初也是劉餘帆同許宣安插了棋子,這棋子擁有一些技術,隨後聯合了其他的人將臺子搭了起來。並且隨著杭州車行模式的形成,大泉車行也開始吸納一部分外來的投資和入股。許宣便是藉著這樣的方式,將這些杭州本地的有錢人吸納進來,並且暗中進行了一定的掌控。
這一方面減少了很多的麻煩,畢竟生意大家都是再做的,誰也不好真的去阻礙對方。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在為以後考慮。如果人力拉車只是他自己在經營,那麼以後萬一出事,他會被人認為是搶了其他的人的機會,隨後成為眾矢之的——這當然會是一些人比如李賢樂意看到的局面。而此時將很多人拉進去,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