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頁)
中送炭!
由於這筆錢及時的打到了顧曉宇家中的銀行卡上,顧曉宇的家人把兒子及時的送到了深圳市最好的醫院,請了最好的專家隊伍為他的兒子做會診,聯絡到腎源後便開始及時的作了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也沒什麼不良反應,顧曉宇得知後放聲大哭,跪在地上感謝那個救了他兒子性命的大恩人,李想在暗中笑開了花,這筆錢真的沒有白花,孩子保住了,大人也迴歸了正道,正如他所說,一舉兩得!
幾天後,賀揚他們悄悄的離開了泰國,來到了毒販子們最最嚮往的夢中天堂,那個三不管地帶——金三角。
金三角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寮國和緬甸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地帶,因為這一代以盛產鴉片等毒*是世界上毒*集散地,金三角因此聞名於世。
從泰國清萊往北行4多公里,就到了著名的“金三角”。這裡山青水綠,星星點點的紅頂小屋錯落其間,再加上經久不去的神秘氣息,是許多遊客來清萊的首選遊覽區。
“金三角”處在緬泰老邊境,由於有泰老邊境的湄公河和泰緬邊境的魯阿庫河在這裡交匯,所以得名。很久以前,當地居民以遊獵為生,後來他們開始大面積地種植罌粟,以獲取暴利。現在的金三角經過泰國政府連年整頓,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硝煙四起的多事之地。
金三角中心索拉(soprak)立有一塊大理石製成的金三角牌坊,高4米,上面用有泰英兩種文字刻的“歡迎來到金三角”字樣,眾多遊客在這裡留影紀念。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裡叢林密佈,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世紀6年代,這裡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裡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活動著多股**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雖然三國曆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世紀年代這裡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接著出現6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噸左右,到8年代初,產量已達7噸左右,1988年增至1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4噸,1991年已突破3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裝置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因,“東南亞海*因”(seaheroi)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372 罌粟之鄉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裡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受過特殊化的訓練,相當於特種兵部隊,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世紀7年代後期到8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因佔世界總量的6%~7%,而該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