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1/4 頁)
�倭欏⑽諮弧�唣��30餘種。野生荒漠植物主要有梭梭、紅柳、胡楊、半灌木的沙棗、枸杞、蘆葦等230餘種。
礦產資源,克拉瑪依的主要礦產資源是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天然氣油層淺、儲量大,原油質地優良。分佈狀況是橫向連片,縱向疊合,由多種油氣層系和油藏型別組成。主要分佈在準噶爾盆地腹部、西北緣和南緣地區。其他礦產主要有天然瀝青和瀝青砂、煤炭、金絲玉、食鹽、石膏、芒硝、耐火材料、砂石等。其中天然氣瀝青和瀝青砂儲量豐富,瀝青地質儲量約2。5億噸。
石油資源,克拉瑪依市境內石油資源發現早,開採歷史長。20世紀初,有關獨山子原油、黑油山瀝青丘、烏爾禾瀝青脈的記述,已經出現於地方官吏編撰的方誌籍和中外地質學家的著述中。1909年,新疆商務總局在獨山子鑽鑿第一口工業油井,開新疆近代石油工業之先河。1936年至1943年,新疆政府與蘇聯合作,在獨山子進行石油開採和煉製,獨山子進行石油開採和煉製,獨山子油礦成為當時與甘肅玉門、陝西延長齊名的三大油礦之一,原油年產量最高達到7321噸。1943年至1949年,獨山子油礦經歷了甘肅油礦局烏蘇油礦籌備處和新疆“三區”革命政府經營管理兩個時期,採油、煉油生產時斷時續,產量時起時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獨山子油礦僅有職工150名,2口出油井,日產原油3至5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創了新疆石油工業發展的新紀元。1950年3月27日,中國與蘇聯兩國政府簽訂《中蘇關於在新疆創辦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的協定》,同年9月30日,在迪化(烏魯木齊)成立中蘇石油股份公司。到1954年末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結束時,年生產原油48800多噸,有職工5500餘人,這批職工成為建設和發展新疆石油工業的骨幹力量。根據1954年10月12日中蘇兩國政府聯合公報,1955年1月1日,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移交給中國,移交後成立新疆石油公司。1956年7月1日,更名為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瑪依是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1955年6月14日,由8個民族36名職工組成的獨山子礦務局鑽井處1219青年鑽井隊,在技師陸銘寶、副技師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帶領下進軍克拉瑪依,在距黑油山東南方向5。5千米處的1號井現場佈置打井。7月6日開鑽,10月29日完井出油,標誌著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揭開了新疆石油工業大發展的序幕。同年11月26日,新華社報道了克拉瑪依黑油山地區1號井出油的訊息。此後,克拉瑪依油田經過50年代開發,70年代發展、80年代騰飛,90年代創新,取得累累碩果,2002年,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2008年,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全面完成“數字油田”建設,成為國內第一個數字化油氣田。
克拉瑪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克拉瑪依”系維吾爾語“黑油”的譯音,得名於市區東北角一群天然瀝青丘——黑油山。克拉瑪依是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於1958年建市,2002年,其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2011年12月20日,克拉瑪依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克拉瑪依擁有眾多旅遊景點,世界魔鬼城曾被評選為“中國最瑰麗的雅丹”和“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克拉瑪依轄境內歷史上屬北疆草原地帶,許多遊牧部族曾在此繁衍生息。秦代,今克拉瑪依轄境為塞種等人遊牧之地。漢初,轄境為西遷的大月氏人控制。南北朝時期,轄境為高車、突厥諸部落遊牧之地,後為突厥汗國轄地。隋代,轄境為西突厥鐵勒等部之地。唐初,轄境為西突厥五咄陸部胡祿屋等部遊牧之地。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國後,在其地設鹽泊都督府(地址在今克拉瑪依市區附近),歸安西大都護府治下的昆陵都護府管轄。公元702年,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唐末,今克拉瑪依市轄一帶為葛邏祿等回鶻別部遊牧地,後為喀喇汗王朝東北境。
1130年,遼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遷葉密立(今額敏縣),今克拉瑪依轄境為其領地。1132年西遼建立後屬西遼。1218年,成吉思汗擊滅西遼政權,今市轄境為蒙古汗國轄地。成吉思汗分封諸子時,今克拉瑪依地區為窩闊臺封地。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今克拉瑪依一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