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的松贊干布,並非出於她的本意,而是緣於唐王朝的邊疆政策。唐朝初期,趁“中國新定”,周邊諸多少數民族政權不斷侵擾發難,“邊患紛爭”實為中央政府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若要根除邊患,不外乎兩種辦法,或是“發兵殄滅之”,或是“與之婚姻”(即和親)。兩者相權取其輕,對剛剛安定的唐王朝來講,“和親”不失為一種好的緩解策略和解決辦法。對此,唐太宗也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若以戰爭手段解決,痛快是痛快,可“兵兇戰危”,不見得有好結果。而採用和親政策,雖有些不痛快,可為天下百姓計,“苟可利之,何愛一女!”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在“用兵”時機不成熟的前提下,唐太宗曾先後將弘化公主和新興公主分別嫁給吐谷渾王和薛延陀的大汗。
這個時候,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勢力日漸強大。當時的松贊干布還很年輕,也就十七八歲的年紀,聽說突厥和吐谷渾“皆尚公主”,很是羨慕,便在貞觀十年(636年)派使者帶著大量金銀珠寶,向唐太宗“奉表求婚”。然而唐太宗不知出於什麼考慮,竟沒有依允。根據《舊唐書》等史料記載,可能是緣於吐谷渾王的挑撥離間。想來也能理解,吐谷渾王對於這位野心勃勃的“強鄰”,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感,他大概也不願意看到吐蕃同樣成為大唐的駙馬,從而使自己失去重要性。
吐谷渾王的“小動作”大概做得很到位,大唐的接待工作也“禮遂衰”,這都使得吐蕃的使者很不舒服,回到吐蕃後向松贊干布添油加醋地訴說了一番,惹得年輕氣盛的松贊干布大怒,遂發兵攻打吐谷渾,據其南境;接著又進擊党項、白蘭諸羌, 然後親自領兵二十餘萬,直逼唐之松州(今四川松潘),說是 “來迎公主”,並威脅說:“若大國不嫁公主與我,即當入寇。”一代英主唐太宗豈能被這“逼婚”的架勢嚇倒?遂派大將領兵騎五萬,“擊之,斬千餘級”。松贊干布“大懼”,知道不是大唐的對手,遂“引兵而退,遣使謝罪”。這位可愛執著的藏王,率兵侵擾的目的太過單純,也就想給自己娶個大唐的公主做媳婦。不甘心的他,又派出能說會道的祿東贊(吐蕃的宰相),帶著“黃金五千兩,寶物珍玩數百件”的厚禮,到長安再次請婚。“雅有節制”的祿東贊果不負贊普厚望,一番對答,“進對合旨”,令唐太宗很是欣賞,婚事也就自然而然定了下來。
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於松贊干布。並派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於吐蕃”。松贊干布終於如願以償,非常高興,親自率部屬到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接。從此,吐蕃與大唐成為“甥舅一家親”,換來“數十年間,一方清淨”的良好局面。
文成公主幸福嗎?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文成公主嫁給了一位英雄。
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他本名叫棄宗弄贊,松贊干布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為深沉寬厚、傑出能幹的男子。《舊唐書》贊他“性驍武,多英略”,他“弱冠嗣位”。面對父王被人毒死、內部諸族紛紛舉兵叛變、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勢入侵、蘇毗舊貴族預謀“復國”的嚴重局勢,他沉穩果敢,以強硬手段應付叛亂。經過3年征戰,終於穩定了局勢,再次恢復了吐蕃的統一,建立了東與大唐相接、南至婆羅門(印度)的強大吐蕃王朝。
身為英雄和藏王的松贊干布,身邊自然不缺女人。除卻芒妃墀嘉、象雄妃勒託曼、木雅茹妃嘉姆增三個藏族妻子外,他還在迎娶文成公主的前一年,娶了尼泊爾的墀尊公主為妃。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風華正茂,年僅25歲,當時的文成公主正值二八芳齡,從年齡上判斷,兩人應該還算般配。雖然已經有了前面的幾個妻子,松贊干布對於這位大唐公主依然極其寵愛,在五名妃子中唯獨給她加了“贊蒙”(王后)的封號。他曾說過:“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由於當時的藏民族還習慣住在黑色犛牛毛編織成的帳篷中,考慮到文成公主住不慣,松贊干布還特地在拉薩瑪布日山(今布達拉山)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宮室。
史書上記載著一個有趣的細節,那就是李道宗為其主持婚禮時,松贊干布“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由此可見當時他已經被大唐高度發達的文明深深折服了。所以後來文成公主不喜歡當時藏人“赭面”的習俗,他馬上就下令在全國禁止。大概也是受文成公主的影響,松贊干布“漸慕華風”,脫去“氈裘”的衣裳,改穿綾羅綢緞製成的唐裝了(直至近代,西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