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7月,陳賡出任院長兼政委。1954年10月,被任命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陳賡是第1、第2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7屆候補中央委員、第8屆中央委員。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心肌梗塞去世,年僅58歲。
陳賡從廣州黃埔軍校到上海,到蘇聯,到江西革命根據地,參加長征,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帶兵打仗,最後成長為新中國的大將。在“黃埔三傑”中,惟有陳賡經歷了20世紀中國現代史上全部的戰爭,併成為真正的常勝將軍。
通觀陳賡的一生,在幾次大的“路線鬥爭”中他是幸運的,長征路上他沒有與張國燾直接打交道。他與林彪有矛盾,兩人都是黃埔軍人,林是第4期學生,比陳晚了3期。南昌起義時,陳賡已是營長,而林彪是他手下的一個連長。但到了平津戰役之後,大軍揮師南下,林彪已成為陳賡的頂頭上司。不知是慶幸,還是惋惜,在林彪利用手中的權力“揪軍內一小撮”的文化大革命時代,陳賡則幸運地躲過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因為他在1961年即因病去世。如果不是他去世早,林彪對陳賡這樣的硬漢肯定會動手的。
反共干將賀衷寒如果按各自最初軌跡執行,“黃埔三傑”會全部成為共產黨人。然而,賀衷寒卻由於受共產黨領導人張國燾的刺激,使其成為蔣介石麾下最得力的反共干將。
賀衷寒是湖南嶽陽人,本來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早在1920年參加了董必武、陳潭秋在武漢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中國最早的青年團員。1921年秋,中共組團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賀衷寒作為武漢學生代表參加了中國代表團,團長是張國燾。其間,性格剛烈、桀驁不馴的賀衷寒,對喜好老子天下第一的張國燾產生了強烈的不滿。賀與張的正面激烈交鋒,導致了兩個人從此再難以解開的成見。回國後,作為團長的張國燾在總書記陳獨秀面前告狀,說賀衷寒目無組織,陳獨秀沒有做調查便處分了賀,將他開除出青年團。賀衷寒被開除團籍,這使他對張國燾的刻骨之恨連帶著恨上了共產黨,也改變了其一生的政治選擇。張國燾的霸道作風,頤指氣使,把本來能為共產黨服務的賀衷寒推向了對立面。20多歲的賀衷寒一怒之下便改換門庭,從此幹起了專門和共產黨作對的工作。
帶著對張國燾有深仇大恨的“有色眼鏡”,賀衷寒在蘇聯7個月考察的所見所聞,也都跟著他對共產黨的不好看法而變形走樣,他回國後到處宣傳,中國革命不應採用蘇聯模式。他先後在武漢、長沙等地創辦刊物,嚴厲批評軍閥統治,提倡民主,主張革命,並因此被逮捕。1924年,黃埔軍校招生的訊息改變了賀衷寒以筆為旗的人生道路。
進入黃埔軍校後,賀衷寒在黃埔同學中迅速脫穎而出,以“賀衷寒的嘴”而居“黃埔三傑”。同時又以反共聲名鵲起,每逢開會賀衷寒必大罵共產黨“狼子野心”。為與蔣先雲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對抗,他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軍校內兩大政治團體在劇社組織、報紙雜誌宣傳上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激烈鬥爭。賀衷寒的政治取向,深得蔣介石的讚賞和器重。
第十四章 拜訪黃埔一期畢業生(33)
賀衷寒的特點是文才俊逸,能說會道,寫得一手漂亮文章,頗有鼓動宣傳能力,黃埔校軍東征時釋出的《告東江人民書》就出自他的手筆。他在黃埔軍校畢業後,留校政治部任上尉秘書。黃埔同學會成立後,賀衷寒當選為幹部委員兼秘書長,並將同學會變成了攻擊共產黨人的組織。
1926年,賀衷寒再赴蘇聯考察,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其間的見聞更強化了他的反共立場。賀衷寒回國後,蔣介石又派他赴日學習考察。
30年代初,蔣介石急需賀衷寒這種對共產黨深有了解的人做反共急先鋒,賀被招回國,負責國民黨軍隊政工體系的建立工作。從此,胸懷壯志的賀衷寒與職業軍人的戰場生涯無關,以筆桿子反共成為終身職業。他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反共政工幹部,提出了一整套反共政治理論,制定了一系列反共政工檔案。
為鞏固強化蔣氏的國家機器,他組織籌建了“中華復興社”,併成為其核心人物,還是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的頭目,在“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法西斯理論上大做文章,是蔣介石的理論家和宣傳活動家,素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的稱譽。1935年,賀衷寒成為國民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