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剩約800人。武漢、長沙分校的學生也陸續到達。共有3500多人。因此,南京時期的黃埔軍校在舉行開學典禮1個多月後,拖至4月23日才開始上課。
南京本校成立後,在教育體制和人事安排上較原黃埔本校有所改變。1928年11月,南京本校改校長製為委員制,推定蔣介石、胡漢民、吳敬恆、戴傳賢、馮玉祥、閻錫山、何應欽、李宗仁、李濟深為校務委員會委員,何應欽為常務委員。由國民政府任命。此後吳稚暉、錢大鈞、張學良、張治中、汪精衛、朱培德、程潛、唐生智、陳誠、劉湘、白崇禧等也陸續擔任過校務委員之職。校務委員會為最高領導機構,常務委員主持工作。教育長由張治中擔任,執行委員會決議,綜理全校事務。校部下設各處(或部)二級機構,負責各方面工作。處下設科。對一些組織機構、制度作了新的調整:(1)校長辦公廳改為總辦公廳。(2)教育部和訓練部合併為教育處。(3)管理處改為總務處。(4)軍械處改為軍械科。(5)編譯處改為編譯科。(6)政治訓練處改為隸屬校本部。(7)經理處和軍法處按原體制不變。
軍事教官和助教,少數隸屬處裡管轄,大部分歸於各兵科。處屬教官中有高階教官、技術總教官、普通學總教官、體育總教官、普通學外國文教官等。此外,軍校還附設一些直屬機關,如畢業生調查科、圖書館、官生同樂會、校舍設計委員會,以及軍官團、軍官研究班、航空隊等。
學生總隊,是入伍生受訓期滿升學學習和訓練的組織,一般編有步兵大隊(若干)、炮兵大隊、工兵大隊、交通兵大隊,有時設騎兵、輜重兵大隊。各大隊設大隊長,負全責。大隊下又編有若干隊(或中隊、或區隊),由隊長(或中隊長、或區隊長)負責。
國民黨一黨獨辦軍校的南京時期(2)
南京本校建立以後,還陸續開辦了昆明分校、廣州分校等。
南京中山陵(2003年攝影)
從新生入校至畢業的軍校生活,南京本校成立初為兩年學制,採取日式教育。1930年以後,將學制改為3年制,採取德式教育。入伍生教學是本校學生的第一道門檻,考生被軍校錄取後,規定要進行分為4個階段、為期1年的入伍生教育:第1階段,新兵教育4個月;第2階段,上等兵教育2個月;第3階段,下士教育兩個半月;第4階段,分發各師實習3個月。入伍生學業期滿後,要透過考試才能升學。考試包括筆試、野外學習和閱兵分列式,成績合格者,才可以升入本學期學生總隊,編入各專業隊繼續學習深造。成績不合格者,或留下期入伍生團再學習,或被淘汰。對能升學的人,按其特長編隊,然後進入下一年學習,成為軍校正式學生。學期為兩年,第一年進行各兵科基本軍士教育,第二年為各兵科專門教育。學業的最後階段,要舉行諸兵種聯合演習。第9期學生的聯合演習比較有代表性,參加演習的所有軍人編成東、西兩軍,東軍由學生總隊組成,本校教導總隊編為西軍。總隊軍官隨軍負責監視、審判和管理。為了烘托戰場氣氛,又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傷亡,演習部隊規定,步槍每支每日裝備20發空炮彈,每門山炮每日裝備30發空炮彈,每挺機槍配備5000枚鞭炮,每100枚作1串。西軍一律佩戴紅帽箍、紅臂章,東軍則不佩戴。演習地點選擇在江蘇省句容地區。嚴格規定演習中不準捕獲,不得喬裝潛入,不得破壞建築及農作物,不得僱用民夫等。演習共進行了6天。
1933年6月,南京本校又恢復校長制,並在校長以下設校務委員會。蔣介石為校長兼委員,其他委員較原人選略有增加。軍校自第8期開始,又增設高等教育班、軍官補習班、軍官訓練班,並受委託代訓空軍、海軍、軍需、軍醫、兵工、測量、獸醫等入伍生,後又成立空軍營。1937年春,張治中辭去教育長職。5月,由陳繼承繼任。這時的南京本校,已有相當大的規模。12月,日軍佔領南京前夕,軍校輾轉進川,校本部遷到成都。黃埔軍校在南京時期隨告結束。
黃埔軍校在南京時期的各期學生入學、畢業簡況如下:
第5期:繫於1926年3月將原已編入第4期而沒有升學的入伍生組成,在廣州黃埔本校入學,4月開學。本批學生最初為第5期入伍生第1團。7月,又成立第2團,此批入伍生炮兵團、工兵營、迫擊炮連,曾隨師北伐,戰績卓著。留守學生,擔任本校護衛任務。11月升學,所分科目同第4期。本期全部學生於1927年7月20日轉至南京學習,8月15日舉行畢業典禮(第3、第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