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南洋的小商販。從少年時,他就喜歡看《三國演義》,崇拜諸葛亮,萌發了從軍當軍師的想法。加之家庭生活困難,在讀了3年小學後,到汕頭學徒。在汕頭,他獨自跑到潮汕鎮守使劉志陸處,在廚房當勤務兵,不到3個月,家中就把他領回去了。但他想當兵的願望一直埋藏在心底,當他從南洋等地做工回家後不久,1922年底,又經一位堂兄介紹,到廣州市駐軍機關槍營營部當上了上士文書。
1923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大元帥府,侯又生報名去了孫中山衛士隊,在那裡當衛士,負責保衛警戒大元帥府的安全。他回憶說:“記得孫中山先生的那位俄國顧問經常出入元帥府大門,而他往往又多是夜晚才從珠江上下船進入元帥府,我們守衛在大門口計程車兵就向他問口令,他回答不上來,只是緊張地用那夾生的半俄語半漢語的話回答道:‘俄來’我們聽出是俄國顧問的聲音,也就放他進來。他走到衛士面前點點頭,滿意地跨入大元帥府。久而久之,衛士們便習慣稱這位俄國顧問為‘俄來’。其實,他的真實姓名讀音很長,我們也叫不上來。”
1924年初,孫中山先生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州東郊黃埔長州島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對於這所軍校的性質和將來的作用,孫中山衛士隊的衛士們早就聽孫中山先生多次講過,於是當軍校剛開始宣佈招生,衛士隊就積極報名,要求參加應考。為了便於管理,軍校還規定,原來當過兵的可以報考軍校班長以上幹部。孫中山衛士隊的每個人當然都有這個良機。當時,衛士隊的全體衛士都準備參加考試,心情格外激動。侯又生為了有更大的把握,決定既報考幹部名額又報考學生名額。他馬上抓緊時間複習,並請在廣東高師讀書的叔叔侯昌齡幫助輔導。
黃埔一期畢業生侯爵(又生)1988年春節給本書作者的賀年卡
侯又生在上小學時,只學習了四則運算,他說他那時最大的學問是知道“公倍數”,對其他數、理、化再深一點的知識可說是一竅不通。侯昌齡幫他擬了國文題,說出題不可能超出這個範圍,並教一些數學中的比例等基本知識。侯又生也經常翻閱《廣州民國日報》等刊物,“臨陣磨槍”地似乎真的學到了一些政治術語和常識。沒想到,上了考場後,他發現原來押的題,八九不離十,基本上全押到了。
鄧演達負責監考,可能是因為侯又生戴的是衛士的帽子,很顯眼,鄧演達專門拿起侯又生的試卷看了看。侯又生問:“對不對?”鄧演達點了點頭,又去看別人的試卷去了。考試結果,出乎侯又生所料,他竟然幹部、學生兩邊都考中了。成績名列本期第169名。他所在的衛士隊去了30多人,只考中了他和楊步飛、馮聖法3個人,許多高中生都沒有考中。
軍校學習生活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對原來當過兵的,比較重用。一般都任命為班長等職務。侯又生接到錄取通知後,按規定於1924年5月3日提前兩天進校,一般學生都是在5月5日進校。進校後,教授部主任王伯齡又進行面試,考試的題侯爵90壽誕時贈送本書作者的照片目是:“為什麼軍隊要練習齊步走?”侯又生回答說:“形式上的統一,以求意志上的統一。”侯又生從王伯齡的臉色上看出,他並不太滿意。幾天後,侯又生被分配到第2隊第19區隊第7分隊,任副分隊長。正分隊長是餘海濱,是個老兵,後來在第一次東征中犧牲。
第十四章 拜訪黃埔一期畢業生(5)
侯又生回憶說:“記得當時我所在分隊佇列中按高矮個排列順序是:王家修、李延年(實際上他個子最高,因為他長得瘦,不好看,就排在第2名)、焦達梯、周士第、侯又生、酆悌等。在課堂上我和周士第同桌。”
侯又生是在大元帥府由馮自由介紹參加中國國民黨的,到軍校後又重新登記。廖仲愷在一次會議上說:“你們剛來不熟識,填加入國民黨組織的介紹人,就寫我好了。”由於葉劍英是侯又生的梅縣同鄉,時任軍校教授部副主任。侯又生就在登記表介紹人一欄中寫下了“廖仲愷”、“葉劍英”兩個人的名字。
考入黃埔軍校在當時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為能考入這所革命軍校,很多同學都費了不少心思。如黃鰲和鄭洞國,他們兩個人是表兄弟,在考試時,鄭洞國身邊沒有中學畢業證書,便借了黃鰲的畢業證書去登記報名,考試中用的也就是黃鰲的名字。同時,黃鰲也參加考試。結果兩人都考中,又恰好都分在第2隊。所以,一旦有信件寄來,一喊黃鰲,兩個人都爭著跑上前來要信,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