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發不明白始畢可汗的意思,皺眉道:“大汗,我的族人都被他們擄走了。我只想快點趕過去,說不定還能奪回女人和牛羊,哪知道漢人狡猾,卻沒有從原路返回,而是繞道薛延陀。”
其實,草原上的牧民都有辨認足跡的本領,只是乍聞變故,讓俟利發和他的手下亂了方寸,幾乎想也沒想就朝南邊追了過去。等到了長城燕支關外,他再想回頭進入西突厥追趕也不能夠了。
始畢可汗考慮的問題卻和他不同,皺眉問道:“這麼說襲擊你的部落,薛延陀也有份?”
俟利發搖了搖頭,說道:“我派人打聽過了,據說薛延陀還和那隊漢人打了一仗,死了三千多人。”
始畢可汗沉默了一會,說道:“這樣看來,襲擊你部落的那支人馬相當厲害。”
俟利發看了始畢可汗一眼,呶了呶嘴沒有說話,心道,如果不厲害,我留在部落裡的兩千精銳能夠那麼容易讓他給消滅了?當然,咄世吉現在已經是大汗了,君臣位置已定,這些話他就沒有說出口。
始畢可汗見俟利發不吱聲,心中已經有了計較,說道:“大隋軍隊毀了你們的部落,咱們便向大隋討個公道!”
俟利發大喜道:“大汗,等攻破了燕支關,我一定要血洗姑臧城!”
他最心愛的妻子現在也不知道淪落到了何處,他自然要展開瘋狂的報復。
始畢可汗卻哈哈大笑道:“誰告訴你我要攻打燕支關了?咱們突厥和大隋接壤的地方又不是隻有這一處。我選定的目標是這裡!”
說完,始畢可汗朝著羊皮地圖一指,說道:“我的目標是攻打雁門!”
和漢人王朝差不多,突厥新可汗即位往往會對外炫耀武力,如今的大隋風雨飄搖,正是他們最好的目標。更主要的是,啟民可汗去年在榆林郡參見楊廣的時候,始畢可汗也在隨行的隊伍中。當時啟民可汗中長孫晟的計謀,被迫替楊廣除草掃階,這段屈辱的經歷始終記在咄世吉的心頭。
在爭奪汗位之前,咄世吉就開始謀劃了。只是在他原先的計劃中,攻打的目標還真是武威、張掖兩郡。因為根據咄世吉對漢人的瞭解,每個漢人割據勢力的重心都會放在中原。武威、張掖二郡偏於西陲,很難及時得到救援。中原的那些割據勢力也很少會顧及這裡。但是俟利發和薛延陀的慘敗,讓他對如今掌控河西的劉子秋有了新的認識。
既然劉子秋力量如此強大,那他就避其鋒芒好了。揚威也好,替俟利發報仇也罷,反正目標都是大隋王朝,只要能夠攻入大隋邊郡,就能證明他的能力,是東突厥部眾可以信賴的大汗。當然,只要一切順利,參與這場戰爭的部落還可以從漢人的土地上獲取巨大的利益。
東突厥的實力依然十分強盛,可以調動的兵力是西突厥的三倍以上,但分佈在極其廣闊的區域。為了儘快召集各部落的兵馬,咄世吉派出了數十支傳令斥候隊,分赴漠北草原的各個角落,一場大戰來臨之前的陰雲籠罩在草原上空。
第63章 營地之爭
漠北草原地域很大,各個部落的營地也非常分散,傳令計程車兵找到一個營地以後,往往只是簡單宣讀一下就匆匆趕往下一個營地。比較大的部落需要認真組織一下,而一些小部落的牧民只是牽上幾匹馬、幾隻羊便可以出發了。
咄世吉約定的集結地點是最挨著雁門邊境的一處山谷,當地人稱之為磧口。離磧口最近的一些部落,牧民們已經陸續抵達了那裡,往日荒涼冷清的磧口漸漸熱鬧起來,周圍搭建起了許多帳篷。每天不時有隊伍加入進來,而在更加遙遠的地方,仍然有許多隊伍正在源源不斷地趕來。
身為東突厥可汗,咄世吉不可能在磧口等著各路人馬,於是委派自己的弟弟咄苾全權代表。本來,這項任務交給俟利發更加合適,只是俟利發現在已經成了孤家寡人,他在路上吞併的幾個小部落加起來也不過五百多騎,在漠北草原上比他強大的部落比比皆是。草原是個以實力說話的地方,以俟利發現在的狀況,沒有幾個人會聽他的,他的地位甚至還不如咄世吉手下的大將。於是,這件事便落到了咄苾的頭上。
代表可汗整合各路人馬,對咄苾來說,也是擴大自己在突厥各部影響、展示自己才華的一個好機會。突厥人的兵力組成和劉子秋當初在威定城整軍的方式有點相像,也是以每千人為一隊。大的部落可以組建自己的千人隊,比如咄苾的部落有八千精兵,就可以組成八個千人隊,自己設立一個大的營地。而那些規模較小的部落則需要幾家聯合在一起才能組成千人隊,又需要幾個千人隊才能搭建一座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