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3/4 頁)
輟4觼頉'有喊過一聲累。
漸漸又是大半年過去了。隨著各地醫館的陸續建成。朝廷的各項運轉也逐步走向正規。在秋收之後的農閒時節。以魏徵、趙凌為首的內閣再次提起召開冊封大典的事情。這一次。劉子秋實在想不出什麼要緊的事情交給內閣去辦。他無論如何也拖不過去了。
第69章 最佳人選
。5。
“冊封嬪妃乃是朕的私事,諸位愛卿就不必操心了。”既然拖不過去,劉子秋就決定開誠佈公地和大家談一談。
魏徵卻一本正經地說道:“帝王之家無私事!”
劉子秋乾咳了兩聲,說道:“朕喜歡哪個女人,給她什麼名份,這好像和社稷無關吧。”
魏徵拱了拱手,說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紅顏禍水,遠如妲己、褒姒,近似張麗華,怎可不慎。陛下冊封嬪妃,又豈會是陛下的私事?”
劉子秋哈哈笑了起來:“所謂紅顏禍水,不過是失敗者把藉口找到了女人的身上。諸位愛卿放心,朕又怎會受女人的媚惑?再說了,朕不行荒淫之事,也用不了那麼多女人,爾等就無須多言了。”
趙凌笑道:“陛下想岔了,其實臣等也並非要陛下冊封那麼多嬪妃,只是想立個規矩,分個尊卑而已。”
這番話其實半真半假。當初趙凌設計了這套規程,並不僅僅是為了將劉子秋後宮中的那些嬪妃分出個三六九等來,還隱含著另一個目的。
自從劉子秋奪取天下以後,頒佈了認定江南謝家為天下世家之首的詔書。江南謝家對劉子秋的幫助勿庸置疑,甚至可以說沒有江南謝家就沒有劉子秋的今天,所以劉子秋抬高謝家的地位,也算是有恩必報。但這樣一來,謝家便凌駕於傳統的七大世家之上了。除了隴西李家和太原王家,其他五大世家都心存不滿,他們的子弟甚至因此缺席了大漢王朝的第一屆科舉考試。
在趙凌等人眼中,謝家之所以能夠得寵,除了當年對劉子秋的幫助,另有兩個女兒在宮中也是重要的原因。當然,他們還不知道高秀兒也是謝家的外孫女,否則就更好理解了。不過,高秀兒的身世牽涉到一段屈辱的歷史,劉子秋不願意勾起她的傷痛,把這段身世隱去了而已。但是趙凌等人卻一直致力於緩解朝廷和五大世家之間的關係。
畢竟五大世家經營多年,控制著大量土地,也就控制了大量糧食來源。對於農耕社會來說,糧食就是實力,控制了糧食就可以控制朝廷的運作。事實上,五大世家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大量屯積糧食,致使市面上糧價暴漲,給朝廷平添了許多壓力。這兩年之所以沒有發生大的動亂,一是隴西李家和太原王家把他們的存糧都貢獻了出來,二是楊廣時期建立的幾大糧倉都落入了劉子秋手中,有了這兩方面的助力,才算是捱過了難關。
對眾大臣來說,這些並不是長久之計,還是需要五大世家與朝廷和好如初,才能保證基本的糧食供應。要與五大世家緩和關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劉子秋跟五大世家結為姻親。劉子秋雖然也有了幾個兒女,但都太年幼,他們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劉子秋本人身上,這其實跟中原王朝為了緩解與遊牧部落之間的關係而採取的和親政策如出一轍。而且,趙凌還有更深層次的想法。後宮中的女人多了,爭鬥也就在所難免,這種爭鬥甚至不亞於朝堂之上,也會影響到那些女人背後的各大世家,進而藉此打破五大世家之間的聯盟。
不過,形勢比人強。短短兩年時間,大漢王朝的局勢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四邊的戰事漸漸平息,百姓對劉子秋日益擁戴,而最重要的是,大漢的糧食供給已經不再依靠那些頂級世家了。糧食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於三個方面。一方面,許多中小世家逐步倒向朝廷,他們手中也擁有大量土地,產出的糧食平價賣給國家,緩解了糧食危機。另一方面,小麥在北方得到大面積推廣,各種麵食逐漸成為人們的主食,而小麥的產量也高於傳統的五穀雜糧,這也在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糧食危機。而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江南的大片土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失去土地的流民被安置到了江南,稻穀的單產更是遠遠高過小麥,運河的暢通又可以保證江南的大米源源不斷地運往洛陽、長安直至北方各地。
糧食危機的解決,讓五大世家失去了和朝廷叫板的資本,內閣也沒有必要再與他們虛與委蛇。相反,只要這五大世家稍微出現一點差池,朝廷就可以拿他們開刀,並不需要擔心會引起整個國家的動盪。在這種情況下,魏徵、趙凌等人自然不會再逼著劉子秋娶那麼多女人,利用和五大世家的關係來緩解矛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