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1/4 頁)
其中一名婢女說道:“聽說了沒有?那位江都郡主挑了個如意郎君,是以前的小王爺呢。”
另一名婢女冷笑道:“那是過去的事情了,什麼小王爺,現在還不是看中了人家的嫁妝。”
先前說話的那名婢女道:“可不是嘛,聽說嫁妝價值上百萬兩銀子呢。嘖嘖,皇上真是寬宏大量,對仇敵之後都禮遇有加,我倒是真羨慕那個李世民。不是娶了江都郡主,幾輩子恐怕都難以翻身。”
另一名婢女連忙說道:“噓,小聲點,別讓小姐聽到了。你難道不曉得,那個李世民原本是小姐的未婚夫嗎?”
她們說的話倒是沒讓長孫無垢聽到,但比這更嚴重的是,讓高士廉聽了個清清楚楚。高士廉只覺氣血不湧,一口疼迷在心竅,“撲通”一聲便栽倒在地。那兩名婢女聽見動靜,這才回頭去看,發現是自家老爺倒在地上,慌了手腳,連忙跑到前面呼喚公子、夫人。眾人趕了過來,手忙腳亂,把高士廉抬到前面,又是掐人中,又是揉胳膊腿,卻哪裡喚得醒。
高士廉雖然不當官了,但在整個高家仍然是個主心骨,這下整個高家都亂了套。
長孫無垢年紀雖小,卻有主見,連聲說道:“快派個人去找哥哥。他在內閣行走,應該可以請動太醫!”
這幾天,長孫無忌回來的都比較晚。他最近在內閣幫忙,事務雖然繁雜,但畢竟他只是幫忙,不用值守,回來得應該不會這麼晚。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李世民做了江都郡馬。作為在內閣行走的輔員,長孫無忌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李世民被選為郡馬的事情,只是擔心妹妹難過,這才竭力隱瞞著。因為害怕自己不小心說出來,他才有意在內閣逗留,但在內心,他還是將李家恨上了,好幾次碰到李建成都沒有打招呼。
不過,長孫無忌兄妹自然被長孫家掃地出門以後,全靠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跟舅舅感情極深。此刻聽說舅舅突然昏迷不醒,他手上有再多的事情也趕緊放下,一路小跑,直奔太醫院。
太醫院是劉子秋設立的許多新衙門中比較得意的一個,投入也相當大,但即便如此,真正的好太醫並不多。為了保證能夠給更多的人看病,劉子秋頒佈了一條規定,所有的太醫一律只坐診不出診,任何人想要看病,只有自己到太醫院來。不要說長孫無忌只是行走內閣的一名輔員,就算他是內閣大學士,也沒有權力違反這條規定。
長孫無忌亮明瞭腰牌,坐堂的幾位太醫還是搖了搖頭。大漢律法嚴格,一旦違反規定,誰來說情也沒有用,輕則罰俸,重則抄家。
這個規定看似苛刻,其實劉子秋並非無的放矢。只有實行了這樣嚴格的規定,才能夠保證公平,才能夠防止有人濫用特權。
但是長孫無忌的情況又十分特殊,高士廉現在只有出氣沒有進氣,誰敢把他搬來搬去?
第93章 微服出診
這種規定太過死板。甚至有些不通情理。但來自後世的劉子秋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人最喜歡鑽各種政策的空子。如果不規定得刻板一點。說不定什麼時候。一些有錢有勢的人物就會利用自己的權勢對太醫院施加影響。最終導致太醫院演變成只為權貴服務的機構。而這些。恰恰是跟劉子秋設立太醫院的初衷相背離的。
正因為有了這條死板的規定。許多百姓生病以後。才能夠得到和權貴們相同的醫療待遇。當然了。也正是由於有了這條死板的規定。所以不論長孫無忌如何懇求。都洠в幸晃惶�礁椅��穌鎩�
想到對自己兄妹最好的親舅舅命懸一線。長孫無忌雙膝一軟。便跪了下來。大聲說道:“各位太醫大人。無忌求求你們了。”
男兒膝下有黃金。讀書人更是注重名節。輕易不肯向人下跪。長孫無忌為了一點孝心。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最為看重孝道。行醫之人多有仁義之心。這幾位坐堂的太醫於孝道更為看重。紛紛離開座位。七手八腳將長孫無忌扶了起來。一名年長些的太醫勸道:“長孫大人。非是吾等見死不救。只因陛下頒佈嚴令。吾等不敢不從。你還是請回吧。速速把老大人送過來。說不定還來得及。”
他有內閣行走的腰牌。所以太醫們稱他一聲大人也不為過。更為重要的是。他是首屆科舉的頭榜頭名。在洛陽城中名聲頗顯。這些太醫們也大多聽說過他的名頭。再加上他以孝為先。倒是深得太醫們的好感。另一名太醫便悄悄說道:“長孫大人。我倒可以給你指一條明路。但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長孫無忌大喜。一把抓住那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