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頁)
感,即使那個村民當了皇后,也難以博得她內心真正的尊重。但是聽了這個故事,謝沐雨的心思真正起了變化。這倒不是因為高秀兒同樣出身高貴,而是高秀兒和劉子秋有過生死相依的那一段。這種生死相依比起她為保清白憤而出家的舉動要感人得多。經此比較之後,謝沐雨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真正從心底接受了高秀兒。
第30章 循序漸進
。5du
家和萬事興,劉子秋深諳箇中道理。現在對他來說,家就是國,國就是家。歷史上無數次的經驗證明,後宮的安寧與否,往往關係著一個個王朝的興衰。以劉子秋的眼光,當然能夠看得出來,謝沐雨對高秀兒還有一點輕視。和謝沐雨不同,花雲、林巧兒出身卑微,拓跋千玉、穆朵麗又是異族,她們都和高秀兒相處融洽,唯一的變數就是謝沐雨。
如果不是因為謝沐雨出家這件事,劉子秋或許還不會很在乎和她之間的關係,至少在當初,劉子秋也只是把她當作一個小妹妹而已。但是,既然已經準備接納謝沐雨成為家庭的一員,劉子秋就必須處理好她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而首要的就是她和高秀兒之間的關係。所以,劉子秋才會向謝沐雨講述自己和高秀兒之間的故事。不過,謝沐雨是個聰明的女孩,她很快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麼。
三天以後,周超興沖沖地來到軍營,手裡捧著一大盆泥土,連聲喊道:“陛下,找到了!”
正因為劉子秋亮明的皇帝的身份,周超幾乎使出了全身解數,發動了所有的屬官和差役,以及四鎮八鄉的鄉長、里正,終於在羊角山挖到了劉子秋所描述的這種紫色泥土。紫砂泥也分好幾種,品質各不相同,但劉子秋已經顧不得再尋找最好的紫砂泥了。他當即又畫了幾幅圖樣,命人召集工匠。
在這個年代,陶器的普及程度遠勝於瓷器,製陶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煉製陶器的窯場。紫砂器具其實也屬於陶器的範疇,只不過這種泥土有些特別而已。因此,要燒製一套紫砂茶具並不是什麼難事,就在義興本地便可以完成,兩天以後就有成品擺在劉子秋面前。
這套剛剛製作出來的紫砂茶具雖然粗糙,但是謝沐雨的茶道已經日益精湛,再配上明前的新茶、甘甜的山泉,泡出來的茶飲確實令人回味。
劉子秋自己抿了一小口,暗暗點頭,笑道:“來人,賜虞世南、周超各飲一杯。”
虞世南長期跟在劉子秋身邊,早已經習慣了這種近乎返璞歸真的飲茶方式,也是搖頭晃腦讚不絕口。周超雖然不太習慣,但那種清香確實前所未遇,又是劉子秋賜下來的,免不了也是稱讚一番。
劉子秋擺了擺手,說道:“周超,這些客套話就不用說了。朕打算在義興設立官窯,專門燒製紫砂器具。朕便任命你兼任義興窯監,一年之內,燒製出三千套紫砂茶具。”
周超吃了一驚,連聲問道:“陛下,要這許多茶具做甚?”
劉子秋笑道:“凡七品以上官員,朕要賜他們人手一套。”
要在南方發展茶葉生產,就必須讓百姓養成飲茶的習慣。事實上,多飲綠茶,對身體也是有極大好處的,只不過人們暫時還不太習慣罷了。在很多年以後,這種飲茶方式終於傳往全國各地,進而發展成一種茶文化,並且最終遠渡重洋,風靡世界。劉子秋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過程提前而已。要讓百姓養成這個習慣,必然要先從朝廷官吏、世家大族開始。有了皇帝親自賜下的這些茶具和茶葉,推廣就會容易得多。
推廣飲茶文化,並不只是讓南方的百姓多一條致富的道路,對於更好地控制北方和西域的遊牧民族也有重大的意義。如果沒有劉子秋的穿越,幾百年之後,也會形成一種特殊的貿易形式,叫做茶馬貿易。因為遊牧民族長期食用牛羊肉,而茶葉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正好可以平衡他們的飲食。當然,一些上好的茶葉是不可能賣給遊牧民族,真正賣給他們的是一種叫茶磚的東西,其實也就是將加工茶葉的下腳料和老葉子壓在一起。即便如此,這些茶磚對遊牧民族仍然相當重要。朝廷為了控制遊牧民族,甚至會把這些茶磚當成某種戰略物資。
劉子秋並不會把茶磚當成戰略物資,他對那些遊牧民族的控制是一種相對溫和和友好的控制,採取的是一種互補和互利的交往模式。漢人需要馬匹、皮毛,遊牧民族需要鹽鐵,以後還會需要茶葉。透過各取所需的貿易,可以把雙方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當然,要讓彼此相安無事,最重要的不是靠這些物資的羈絆,而是要擁有真正的實力。當你的實力不夠的時候,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