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任任何職位,不過地位卻極為超然。
正旅級的張定國、陳貴,只有上校的職位,武元、劉輝、鄭子康、孫固四人的軍銜一出來,所有人都明白了,四人是接下來擴軍的的旅長了。營長只有少校的份,中校不是接下來要擴充的編制的人,就是旅副職位的軍官。
倒是士官的數量極為龐大,原山子營的第一批老兵除了大批的成了軍官,剩下的大多都成了上士級別的,還有不少特別的成了三級軍士長,第二批的服役近三年的老兵,多數授予了士官,優秀的成了上士,中等的也是中士了,稍差的也是下士了,再不濟也撈了個上等兵,總之比新兵高了一級。
軍銜制授予後,反響自是不同,像張定國就很懷念以前的金質虎頭,五星雖然看起來也不錯,但是比起金質虎頭味道就差遠了,而且自己的上校只是銀質的五星,想要換成金星還要跨過大校這一級,而且看目前的架勢,自己升官還要等一陣子了。
相比於張定國的抑鬱,士兵們就興奮多了,特別是士官們,這次改革軍銜,徹底把軍餉的額度定了下來。以往兩個旅成軍的時候都是抽調的老兵,新兵的數量很少,軍餉也有些混亂,當時的新兵還按當警察時的6-8元發放,老兵則是十二塊銀元,這明顯會引起新兵的不滿。
現在實行軍銜制,列兵的月餉銀8元,上等兵9元,下士直接增到12元,中士和上士分別為16元、20元,反倒是從軍士長開始每升一級就翻1。5倍,而軍官則是以准尉的16元為基點,尉官每增一級加6元,直到上尉的34元,尉官到校官翻1。5倍,校官每増一級加12元,直到大校的87元,將官再翻1。5倍,少將130。5元,中將增加36元,上將再增加36元。這樣算下來,正好是總軍士長相當於中將的待遇,一級軍士長待遇在大校和少將中間,二級軍士長比中校稍高,三級軍士長在上尉和中尉之間。除了士官的進階比較難,待遇增加的極為猛烈,足以看出孫復對士官的重視。
孫復一直認為軍官可以透過軍校批次生產,但是優秀計程車官卻只能靠時間和經驗積累,絕對屬於珍惜資源。這一次授出了不少軍士長,但是以後想要升到軍士長的級別,只能漲能力和掙功勞了,單純熬資歷到了上士就到頭了。
為了彌補基層軍官的缺口,孫復允許上士以上計程車官直接轉為軍官,上士轉中士,三級士官長轉少尉,一二級的軍士長也只能轉為中尉,上尉卻是不可能了。不過士官的待遇比之軍官的漲得快,這讓不少計程車官都安下心了當自己的大頭兵了,當然也有不少人選擇了轉為軍官。
十九章 黎族成營
大海永遠都不是平靜的,它的怒火隨時都會爆發,沒有人能夠真正掌握它的規律。
德魯第一次乘坐輪船離開他居住了二十多年的瓊州島,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可是他旅程顯然不是很愉快。
“嘔”
胃裡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吐了,但是德魯仍然向外界發出痛苦的嘔吐聲,似乎是在慶祝他的處女航。天邊飛舞的海鷗,偏偏起舞的海燕,船邊遊弋的海魚,甚至天空翻滾的火燒雲,他都沒有心情欣賞了,只想早點結束這趟旅行,趕快回到岸上去。
瓊州黎人居住於四面環海的島嶼上,但是真正出海的人卻不多,多是依靠山林生存,只有寥寥幾個部落生活在海邊,能夠進行近海的捕魚,不過更多的是在海邊等海潮退去之後檢些海神的恩賜。
德魯第一次坐在輪船,出現暈船的現象,並不稀奇。雖然南方人比之北方人相對更能適應海洋,但是這只是相對而不是絕對,就算是山子營的第一次航行都有近半的人出現暈船的現象,更別提一直居住於山林中的黎人了。
無論是多麼擅水的人,無論他在江河裡如何的矯健無畏,在大海的面前都會打個折扣。平底船在江河裡可以橫行無忌,但是在海洋裡,哪怕是相對平靜的北部灣海域,都無法真正的航行,它們能做的是在無風無浪的天氣裡,沿著海岸線緩緩的行進。如果稍遇風浪,就會遭受滅頂之災,江河裡的波濤再猛,也不過是江濤洶湧,但是大海發起怒來,足以改天換地。
別看平日裡德魯有些木訥,他卻是黎族少有的大智慧青年,就算是比之那些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他的智慧也不差多少。這一次剛剛接到自己的新式軍銜,就緊急趕往茂名,自是有一番打算。
對德魯來說,他的最大根本就是黎族營,或者說是白石寨的黎族青壯。而這一切都有兩個前提,第一就是黎族營能一直保持著山地中王者的地位,另一個就是忠誠。說白了就是讓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