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裝備肯定是有的,山子營現在有十多個步營,還有兩個炮營,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肯定是可以保證一個混成旅的編制的。而且按照少帥的意思,混成旅最少也要變6到7個,再加上一個獨立炮旅,一個山地旅,肯定不會讓你擔任太久的旅長的,到時候就又要升官了。”
得到了蔣百里的保證,蔡鍔的情緒總算穩定了一些。至於蔣百里說的六七個步旅和獨立炮旅和山地旅的事情,他根本不相信。
“百里兄,你知道按照你的說法,編練一個旅要多少錢嗎?”
心裡默算了一下,蔣百里說“大概要一百八十萬兩。”
“那士兵每個月餉銀多少?”
“以前是八兩銀子,相當於十一元一角,擴軍後肯定會增加的,應該是每月12-15元左右。”蔡鍔心裡一震,沒想到軍餉會這麼高,比新軍的還要高出一半。
“就按十二塊算,一個旅每個月就要六萬三千銀元,每年就是七十多萬,再加上武器彈藥和軍服軍靴之類的花費,每年沒有一百五十萬元,根本撐不起來,更別說那些近兩百萬的裝備了,要是真的按你說的擴建,就算是廣東全省的稅賦都拿來也養不起。”
蔣百里苦笑一聲,他也被龐大的軍費嚇了一跳,以前沒有太在意,現在算起來,一旦擴軍完成,但是每年的軍費都要六七百萬,卻是挺嚇人的。
“松坡,雖然我不知道少帥到底有多少錢,但是肯定可以稱得上富可敵國,據我所知的孫家的幾個工廠的投資已經不下千萬,更被說其他的了。”
“什麼工廠,竟然投資這麼多,不會是謠傳的吧?”
“石祿鋼鐵廠前後投資超過五百萬,戈枕水利樞紐花費三百多萬,水東造船廠投資上百萬,除了可以製造千噸一下的小型貨輪,還可以停泊萬噸輪船,”
蔡鍔的耳朵有些發矇,怎麼自己從沒有聽說過這麼龐大的投資額度,這都夠擴建五六個鎮了,難道是自己小瞧了孫家的勢力?
一個旅五千多人,需要的騾馬之類的牲畜都要近千頭,這麼大編制的部隊,肯定不是說編就編的,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規程和必要的經驗。當初朝廷編練新軍,就是先練的北洋六鎮,在普及全國的。雖然孫復有許多的例子可以借鑑,但是沒有真正試驗過這種大編制,誰都不能輕易的就說它行,必須有實踐才行。
為了保證第一支混成旅順利的組建,為以後擴建部隊積攢經驗,孫復允許蔡鍔在山子營屬下的十個步營和兩個炮營裡面挑選最優秀的兵員,除了營連級以上軍官以外,所有的職位都由他來決定。
蔡鍔得到孫復的支援,模板旅的編練進度極快。所選計程車兵都是訓練了兩年以上的老兵,紀律和能力比起北洋兵士不知強出多少,蔡鍔在驚歎士兵素質的同時,對孫復也是感激不已。剛來時的糾結早就消散了,當初李經羲調他去雲南,也沒有這麼果斷,能夠在第一次見面就委任他為一旅之長。
雖然現在編練部隊苦了點,但是蔡鍔樂在其中,至於以前孫覆在他心裡第一次有點‘二’的印象,早就變成了慧眼識珠了。
山子營的大部分營級軍官,還有廣州新軍起義時收攏的幾個廣州速成學堂的學生都被孫復安插進模板旅,除了五個正營職,就連裡面的副營職和正連職都被分完了。
張定國、陳貴、孫固、張德瑞分別奪得四個步營的正營職,陳從義成了炮營的營長,其他的像武元、劉輝、鄭子康,還有廣州速成學堂的張我權、陳得平等人有的是連長,有的是營副。可以說,模板旅集中了孫復三年來的所有成績,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強軍,可惜註定是短暫的。
第八章 張鳴岐的無奈
廣州昔日的血跡早已消散,重新恢復到了往日的繁華,似乎這裡的人已經忘卻了乙酉年的那場死傷近萬的起義。也許只有向那些知道內情的老人或是經歷過那場革命的人們提起,才能知道當時是多麼的慘烈。
兩廣總督署的衙門已經重新建立起來的,雖然沒有以前的那座華麗,但是坐落在原址上的這座新的總督署,卻是大方簡樸,到有那麼一點親民節儉的意思。不過這絕對不是張鳴岐的本意,他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能臣,但是絕對不是什麼海瑞那樣的清官。
這座總督署的簡樸大方實際上是張鳴岐的一種無奈選擇,廣州財政的本就不富裕,雖然是大清少有的財富之地,但是所需要的花費也是極大的。更別提乙酉年的新軍起義,導致了廣州整整半年沒有恢復過來,當年的稅賦比之往年愣是減少了近四成,逼得張鳴岐只能在知府衙門住了近一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