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氣質,劉宇心中就有了點把握現在只是確定一下。
“朝廷,朝廷不是一個月前亡了。”老者露出一絲疑惑的神色,充滿奇怪的問道。
“呵呵!原來先生也是我輩中人,走我們去房間中去,小子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向先生請教,不知先生賞臉嗎?”劉宇不由哈哈大笑道。
老者這就話,可就代表根本就沒有把蒙元當回事,朝廷一個月就已經亡了,那代表的是宋庭二月份就已經亡,現在還有什麼朝廷,憑藉這一句話劉宇劉宇就能這位一定不是漢奸。
“額!”老者也突然愣了,完全被劉宇搞糊塗了,剛才那句話只是隨口而出,雖然也是他心中真正所想的,可是這是蒙元有些話還是不能說的。
之前他就認定了劉宇非富即貴,如果是富,那也是處於蒙元這一邊的,貴那更不用說,不過說出去的話也沒辦法,老者只能默默等待,說句實話宋亡之後他真的沒啥興趣再活下去。
看著九州華夏每日遭受著蒙元迫害,他的內心都不由絞痛,可他能做什麼,無權無勢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面對這個他什麼都幹不了。
至於投靠蒙元改變這一切,這東西他想都沒想過,不過忠臣不侍二主,還有你能指望狼不吃羊嗎,去蒙元改變這東西完全就是在做夢。
蒙元與華夏的關係就是狼與羊的關係,要狼不吃羊,而是去改吃素,你說能辦到嗎?反正老者是不認為能夠辦到的。
第六十章 王應麟下
“哦!公子有請,老朽哪敢不去呢!”老者瞬間就明白劉宇所說為何,不由開口笑道,之前產生的戒備之心也不由淡化幾分。
“走!有請。”劉宇直接走向前方,早在之前小二就告訴了他住房所在之地,劉宇此時就帶著老者走了過去,龍六等人趕緊跟上。
“咔嚓!”木門緩緩的被劉宇所關上,龍六等七人則現在門外,防止有人偷聽。
“先生,不知您是?”劉宇直接開口問道,劉宇明白有如此氣質之人,絕對不會是無名之輩,只要老者說出真實姓名,擁有系統的劉宇就能瞬間瞭解對方為人怎麼樣。
“老朽無名之輩,公子何必詢問了。”聽到劉宇的話,老者不由悵然而嘆,語氣之中充滿了落寞。
“呵呵既然先生不想說,小子也不問了,小子姓劉,單名一個宇字,還有先生放心小子可不是蒙元走狗,而是那邊的人。”劉宇右手指了指南邊緩緩的開口道。
“什麼!公子您是那邊的人?”老者突然激動起來了,不由驚疑出口,顯得十分驚訝,看著劉宇點了點頭看著嘆了一口氣。
緩緩開口道:“既然公子是那邊的人,老朽也不滿你,老朽姓王,字伯厚,全名王應麟想來公子應該聽過老朽的薄名。”
“什麼?難道先生就是那位尚書王大師。”驚訝從劉宇口中發出,老者的話直接將劉宇給驚懵了,嘴裡的話都不清不楚。
“如果沒有第二位,那老朽就是了。”老者緩緩開口道。劉宇這次是完全懵了,說王應麟,王伯厚也許沒人瞭解。
可有個東西大家絕對知道,那就是三字經幾乎作為整個華夏人啟蒙教育的三字經,想來大家都知道吧!據說就是這位神人所編輯的。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
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
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
這樣的一個時代偉人,劉宇對他傾慕可想而知,如今卻見到了真正的實人,如何不讓劉宇震驚。
還有這位的氣節也是讓劉宇欽佩之處,至入元后這位從未有像其他漢臣般投降蒙元,為蒙元效力,二十選擇了隱居,一隱居就是二十年,直至逝世。
王應麟隱居二十載,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這種氣節就是華夏之人的體現。
作為當世大儒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玉海》、《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六百多卷。
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這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