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3/4 頁)
使用印刷的歷史。
而門多薩如前所述,則闡明瞭中國使用印刷術的來龍去脈,以及印刷術西傳的路線。在中國火器的應用方面,門多薩也傳達給西方人更多的資訊。科學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綜合國力的重要指示器。門多薩對中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客觀評價無疑對於西方人瞭解、認識中國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是僅僅幾百年在到十九世紀初,歐洲人對這裡的印象是什麼?恐怕有的就只有臭水溝還有的骯髒還有麻木不仁,停滯的帝國倒退的民族。
僅僅五百年,不應該說是幾十年,十六世紀的華夏還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國,經濟生產總值佔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軍事實力。
呵呵那還需要說嗎,大明的一個總督就直接把歐洲牛逼一時的荷蘭打的屁股尿流,一個漢人海盜就直接逼得西班牙老老實實。
這就是曾經的華夏,曾經君臨天下華夏,滿清蒙元之前的華夏那才是真的華夏,對於這句話劉宇是深感認同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學術思想方面,我們有諸子百家,誕生了孔子、孟子等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莊子等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等為代表的墨家思想;韓非子等為代表的法家思想;孫子等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及陰陽家、名家等,並有易經等至今高深莫測的哲學思考。此外,我們還傳承了佛學。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們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並行郡縣制,在交通和通訊均不便利的情況下,理順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保證了中國的統一。
中國對世界文明程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在漢代,中國的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高度。張騫出使西域,足跡遍及今日的伊朗等西亞地域。
到隋唐時期,中國達到了高度的繁榮。一方面,中國文化影響到周遍諸國,以日本為代表,派遣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在文字、服飾、建築和思想方面,對日本產生的影響,至今可見。
對西方世界,中國文化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對西方文明的產生和發展的影響,我們已經耳熟能詳。此外,中國哲學對古希臘哲學,中國文化對文藝復興的影響都是巨大的,華夏的文明甚至可以說無處不在。
可是在滿清我們擁有什麼,在蒙元我們擁有什麼有的只是四等奴隸,麻木不仁而已,剃髮易服我們還留下了什麼。
第四百章 剃髮易服
剃髮易服成為了滿族人奴化漢人的工具,所有人至少是漢族人都是必須剃髮易服,這叫做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然而如此,華貴、典雅的漢族服飾仍然以其無可比擬的巨大魅力吸引著廣大人民,甚至連一向熱衷於參禪悟道、附庸風雅的胤禎(雍正)、弘曆(乾隆)父子,也未能倖免。
儲存至今的故宮藏畫中,有大量胤禎、弘曆父子衣著漢服的畫像,如《松石流泉圖》《觀畫圖》《行樂圖》等等。這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包括滿清皇帝在內的許多滿漢官民,在內心裡都表現出對漢族服飾的強烈渴望和欣賞,但在表面上,卻又嚴令禁斷漢服。
說到底,保證滿清王朝的長久統治,終究是最重要的,因為一旦恢復漢服,文化的強大征服力很可能讓人數不多的滿洲人淹沒在全面“漢化”的潮流之中。想到這一點,弘曆沒理由不對皇太極的“聖謨”“不勝欽懍感慕”,讚歎祖先的“先見之明”。?
剃髮易服一個毀滅華夏的開始,一次次的麻痺後世的那個滿清一次次的屠殺加上麻痺甚至可以說到了最後竟然完全征服了甚至可以說同化了整個華夏。
明末,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太過堅持卻直接被滿清屠殺了上千萬,可清末呢那辮子,滿清這些貴族可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孫中山剪辮令一下那都是乖乖的把辮子剪掉了。
更加可笑的是,甚至可以說是悲哀的是1875年。日本公使森有禮拜訪滿清忠臣賣國賊李鴻章,雙方就辮髮衣冠的問題進行辯論。李鴻章對日本人明治維新之後風俗服飾全面仿效歐美表示不滿,對日本人古代全面仿效中國則表示讚賞。
森有禮也同樣對滿清的剃髮垂辮髮表了異議,李鴻章辯駁說“衣服舊制體現了祖宗的遺志,其子孫應該尊重,萬世儲存才是。”(《李鴻章森有禮問答節略》)
尼瑪,這不是名副其實的數典忘祖、認賊作父嗎。他李鴻章既然知道日本的古代服飾是仿效中國的,又怎麼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祖宗的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