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第1/4 頁)
麼說,都沒有踩過界,對於英國的地位和存在,他們小心翼翼的不去觸碰,預設大英帝國在那裡的權威,這還算比較識趣的。
第四四章 變局
ps:汗!緊趕慢趕終於寫出來了!照樣多幾百字,這章算過度完了。
最近幾年,英國人觀察現,這個突然冒起的傢伙對待日本的態度是如此的堅決,完全不像是一般政治邦交的手段,那是毫無保留的憎惡和決絕,直接就是勢不兩立!不知道他哪裡來的這麼大仇恨,但是這樣的態度,卻是英國人樂意看到的!
這一次事變中,陳某人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深諳其中妙處的英國人想的非常深刻,儘管那些見不得光的手段做得抓不到把柄,以英國人豐富的經驗怎麼會看不出來陳氏做得手腳?這樣更好!這樣一來,或許在英國而言,又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分裂的現狀遲遲不能解決,既有的場面沒有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局是不可能改觀的,既然如此,擁有強大實力和潛力的山東勢力,為什麼不想辦法去利用一下?!既然他們是這麼的討厭日本,那不妨再給他加一把火好了!
1931年9月底的一天,秘密到達濟南的英國公使蘭博森與陳曉奇密議一番,內容無從知曉,但在數日之後,停滯了兩年的開澳洲鐵礦計劃重新啟動,齊魯商會向英國訂購大量棉花和棉紗,另有一宗戰艦建造協議達成意向,總數額可能高達一億美金。
此外,從當日開始,英美兩國甚至是西方其他國家的各類商船但凡來往於遼東與國內東部各沿海城市航線的,一律增加了一門新地業務,那就是對要求搭乘他們的船南下的人。儘量的加以援助運轉回來,不論是送往山東各港口,還是從最近的葫蘆島、天津大沽口,只要是能夠把人從日軍鐵蹄踐踏下的東北都弄回來就行了,特別是學生、青年和工人,其次是婦女孩子,都是他們重點照顧的物件。
這項來自於神秘委託人的奇怪業務起初並沒有引起多少人地重視和注意,包括那些接了活兒的外國商人都是如此。在他們想來,即便是生了戰事,在完全不抵抗的東北軍退讓之下,東北也許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會恢復平靜。那麼按照中國老百姓數十年來養成地性格,多半是將就著繼續過下去,南南北北的這麼折騰,還不都是一樣的困苦度日?誰當頭領還不都是收稅?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嘛!
但是,結果就是那麼出人意料!從那時起一直到後來的許多年裡。東北航線都是出乎意料的好,敏銳覺察到這其中有大利地英國人和美國人早早的提前很久就專門開通幾條客運航線,最短的在旅順到煙臺,最長的甚至延伸到了海參威,更有從山東、上海、福建各地到南洋的航線,更是出乎意料的好!等很多人想起來再下手的時候,現人家早早地佔據了壟斷地位。了好幾年的國難財了。
918被稱作國難,國恥。全國有識之士熱血青年奮起抗爭,各界紛紛表示要支援國府抗爭到底。然而在國府堅決執行國聯決意地態度要求下,他們這些沒有權勢沒有軍隊的力量不管怎麼呼喊都無濟於事。這麼多年來,從蘇俄到英美。再到日本連續多少次地踐踏民意,侮辱國民,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政府,採取的措施幾乎都是以強權來壓制民意,而非從民意以強國權。這樣地處理結果,當時看來是把一切危機都消弭下去了,實質上,卻是在不斷的積累各方面地仇恨力量,同時也將民眾對國家政府的不滿如同積石成山一般不斷的砌成了萬丈高塔,不知道那一天就行將崩潰!
身在其中的南京國民政府此時茫然不覺前所未有的危機已經開始在他們腦袋頂上匯成黑沉沉的烏雲,外交上不斷取消租界和治外法權的節節勝利給他們帶來的聲譽,在兩次三番對日本人的無端挑釁退讓再三中迅速消弭,他們對那些掌握了喉舌和民意的書生學渾然不在乎、專一將精氣神都圍著為他們提供財稅基礎的地主士紳資本家買辦們轉悠,其實已經在大傷人心了。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表面上推翻了帝國統治,好像施行所謂的民主就真的改天換地了,其實大謬不然。兩千年來,已經根深蒂固的“士農工商”理念幾乎不可動搖的紮根在億萬人之中,真正能夠主導民意的不是他們這寥寥政客或大富士紳,而仍舊是那些以讀書人自居的文人學們。這些人無論在朝在野,對黎民百姓的號召力是無以倫比的,遠超過他們手中的軍隊。
南京政府地這般人。表面上是聚集一時之英才。大局在握鬥得風生水起。其實根基一點都沒有夯實。自古以來“無農不穩”地政策他們半途而廢。“三民主義”幾乎全然背離。“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