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1/4 頁)
既然不再攻打大唐,那麼兵進河北似乎也沒有了什麼意義,所以,就在上午,阿史那咄苾接到了處羅可汗的訊息,說是要退兵。
阿史那咄苾的心中也很是鬱悶,他來河北,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就打了敗仗,損失了七八千的精騎,這讓他的心中非常的憋屈,以他的性格,這是一定要報仇的。可是,阿史那俟利弗設畢竟是可汗,他阿史那咄苾雖然想要報仇,可是卻不能違抗可汗的命令。
聽了阿史那咄苾的言語,羅藝的心中一緊。如果突厥人撤走,他就難免勢單力薄了,所有的算盤就落空了,這是羅藝不想看到的。在這個時候,更不能將軍糧被燒的事情告訴阿史那咄苾。
沉默了片刻,羅藝決定試探試探,“大王,可汗雖有命令,可是對於此間的事情並不知曉,河北兵馬氣勢洶洶,恐怕不會輕易的放大王走啊!”
阿史那咄苾冷冷的移動目光,看著羅藝,道:“羅總管,你是說”
羅藝冷吸了一口氣,胸口還是很疼啊,“大王,如今兩軍對峙,正在緊要關頭,大王若是撤了,恐怕會恥笑大王膽小如鼠。”
“混賬!”阿史那咄苾一聲暴喝,在自幼就是部落中的大力士,曾經獨自殺過好幾匹狼的,自尊心很強,那裡容得別人侮辱他?
“大王,如今在下已經探得一處險要,可為伏兵,只要再引隋軍出戰,定可一戰而擒趙王!”羅藝的眼中閃著復仇的光芒。
“當真?”阿史那咄苾不由動容。
“當真!”羅藝斬釘截鐵,可是胸口上的傷,讓他不由顯出痛苦的模樣。
阿史那咄苾沉默,羅藝緊緊的盯住他的臉,似乎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一些端倪,畢竟,有了突厥人一萬多的精騎,他羅藝底氣就更足了一些,如果,阿史那咄苾鐵定了新要走,恐怕他羅藝也只能撤兵了。
“啪!”的一聲響,阿史那咄苾站了起來,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妨博上一搏!”如果大勝,奪取了無數的財寶,進獻給大汗,想必一定會恕免抗旨不尊的罪吧。
第七十五章 楊侗之死
(第三更~~求收藏求紅票~!)
隋軍大營,楊浩的眉頭,時舒時皺。WWw!
訊息,有好有壞。
好訊息就是,來整帶著的騎兵消滅了幽州軍的運糧隊,幽州兵可能會出現斷糧。
而壞訊息,幾乎讓楊浩感受到了極大的挫折感,看著身受重傷的那人,他只能揮揮手,安慰了幾句,然後讓人將他送回清河,繼續調養身子,事已至此,又能怎樣?更何況他自從跟隨自己,就被派了出去,功勞不小。這件事情,雖然敗了,可是楊浩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後,也知道不怪他,畢竟,他一個人深入虎穴,在這麼多人的面前周旋,也是難為他了。
是洛陽那邊傳來的訊息。
事情要回到楊浩剛與阿史那咄苾剛對峙的時候。
自從王世充逼迫皇泰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之後,王世充變得非常的勤政。他想要用他的勤政表示他是有著雄心壯志的,是個有著抱負的明主,可惜,他一夜之間登上了皇位,高高在上,萬民仰慕,可是他的執政能力,卻沒有因此而提升,還不足以領導一個國家。
躊躇滿志的他,一心想要當一個勵精圖治、澄清宇內的新朝天子,可他的所作所為最終只能成為人們的笑柄。
為了表現自己的勤政愛民,王世充特意命人在宮城的各個城樓和玄武門等處設定了很多御座,隨時進行現場辦公,親自接受各類上表和奏章。
此外他還時常輕裝簡從,在街市上按轡徐行,既不戒嚴、也不清道,也不怕有不軌之徒。面對洛陽街頭的百姓,他總是滿臉堆笑的對百姓說道:“過去的天子都是居於九重深宮之中,民間的情況一無所聞,而今世充並非貪圖天位,只是為了拯救時局艱危。朕要像郡縣的郡丞縣令一樣,親攬庶務,與士庶共議朝政。同時朕擔心諸位受門禁阻攔,不能夠及時的向朕反應問題,所以特意在各個門樓現場處理政事,希望能夠儘量聽取百姓的心聲,處理好百姓的事情,這才是朕所希望的。”隨後王世充又下令,在西朝堂接受冤案訴狀,在東朝堂接受朝政諫言。
當這些政令下達以後,躊躇滿志的王世充並沒有想到,他很快會後悔。
勤政愛民的措施下達以後,每天都有數百個群眾響應他的號召,擁擠在宮門前上疏獻策。王世充剛開始還硬著頭皮,笑容可掬的應付熱情的百姓,可短短几天后,一摞摞的卷宗和文書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頭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