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了你!”
第十七章 聖旨(下)
楊善會拿過書函一看,也不覺愣住了。wWW、
書函上面,寫滿了許多的名字,有蜀王楊秀、齊王楊暕等皇室宗親,更有裴蘊、虞世基、來護兒等重臣。
江都,曾經是一片血海,來整的父親、兄弟在這場政變中,盡皆被殺死,讓他怎能不心如刀割。
“王爺,如今不是哀傷之時,皇上駕崩,想必長安、洛陽均會有變,王爺,如今大隋局勢,從未如此艱難,你還要保重身體啊!”魏徵勸慰道。以前雖說也有反賊在各地,可是皇上猶在。想當年大漢朝廷,風雲飄搖之際,只有一個名義上的皇室,那曹操都不願落個篡漢之徒的名聲,更何況大隋皇帝楊廣在時,各地仍有不少忠於朝廷的勢力,可是如今皇上被弒,長安、洛陽只不過是大隋的兩個娃娃親王鎮守而已,如何能控制住李淵、王世充這等掌握軍權之人?
縱觀大隋各地,河東雖有堯君素鎮守,可是朝不保夕;山東雖有不少城池仍屬於大隋,可是諸如王薄、徐元朗之輩數不勝數;南方雖有不少郡縣仍效忠皇上,可是在林士宏、蕭銑、杜伏威等人的包夾之下,又能支撐多久?
河北雖然尚未完全平定,尚有歷山飛、高開道、楊公卿等人,可是,這或許便是大隋最後的希望了,若是楊浩只顧悲傷,進而再度頹廢,那麼大隋必定興復無望。
感受到魏徵的好意,楊浩抬起頭,道:“魏先生勿憂,本王自有分寸。”說著,他一抹臉上的淚水,道:“宇文奸賊,行此無君無父之事,我恨不得殺了他!”
來整此時醒了過來,他上前兩步,然後跪在地上,哭泣道:“王爺,請撥給我一支人馬,我要為父報仇!”
楊浩看了他一眼,上前扶起他,道:“來將軍,如今宇文反賊攜十餘萬禁軍驍果,斷不可小視!”
來整的一抹臉上淚水,憤然道:“王爺,我若不能擒殺宇文化及這個狗賊,甘願將頭獻上!”
楊浩拍了拍他的肩膀,沉聲道:“來將軍,此仇我也一定要報,只是此事一定要計劃周詳。”楊浩說著,轉身取過地圖,比劃著道:“據說宇文化及兵變,乃是禁軍驍果人人思歸長安,我料他定是走大運河,經過邗溝,然後走通濟渠,最後從黃河經廣通渠(永通渠)入關。”
李靖此時也站在地圖邊,他看了一眼,沉吟道:“不錯,這條路不僅最短,而且走水路,省力且快,是最簡捷的路了。”
魏徵也沉吟道:“若是這樣,我軍可在武陽郡消滅宇文化及。”
楊善會輕輕叩著桌子,道:“十幾萬禁軍驍果,戰鬥力不容忽視,可是一場惡戰啊。”
“可是此戰不能不戰!”楊浩輕輕的道。他不是沒有想過,放宇文化及入關和李淵火拼。可是這,並不現實,李密定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他想起歷史上,正是東都洛陽派出蓋琮,招降李密,這才引得李密、宇文化及童山大戰,宇文化及敗退魏縣,元氣大傷的李密也被王世充趁虛而入,邙山一戰,李密大敗,隨後逃奔李淵。
可是如今,有了他佔據河北,東都洛陽那邊,還會招降李密嗎?自己在河北擁有六郡,任誰也不敢小覷。
而他,不管是私心還是其他,他想救出楊倓這個可憐的孩子,也算為楊廣一脈留下血肉。
他沉思著,這時,一個士兵匆匆而來,道:“王爺,東都有人前來。”
“張奇,這是怎麼回事?”魏徵問。
楊浩卻是猜了個七七八八,他眼神一動,道:“既然是東都來人,快請進來!”
張奇匆匆下去,在眾人還在猜測東都來意的時候,一個身著藍衣的人進來,看見楊浩,笑道:“王爺,別來無恙?!”
楊浩定睛一看,不由沉聲道:“元大人?”此人正是元文都。此人奉楊廣之命,與段達、皇甫無逸、韋津等同為東都留守,輔佐越王楊侗。楊廣駕崩後,他與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等人共推越王侗為帝,被封為內史令、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夫、左驍衛大將軍、攝右翊衛將軍、魯國公,是為洛陽“七貴”之一。
元文都嘆了口氣,忽地道:“王爺,皇上於江都駕崩,此事你可知道?”
楊浩咬牙道:“適才得知,宇文化及奸賊,本王與他有殺君殺親之痛,此賊本王務必擒之!以告慰皇上在天之靈!”
元文都忽地猛喝一聲,道:“聖旨到,秦王殿下接旨!”
楊浩臉色一變,按劍道:“元大人,你這是何意?”他冷冷的道,眼中露出殺意,李靖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