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2/4 頁)
弘烈說著,眉頭緊緊的皺著。
“大王莫急,我有一良策!”黃岐看到這種情形,就說道。
“哦,你有什麼辦法?”王弘烈趕緊問道。
黃岐一笑,上前一步,就說了起來。襄陽城中,有著一些廢棄的拋石器,這種東西和投石機不同,它是利用槓桿原理來投擲,而投石機則是利用齒輪絞著繩子製造拉力,將石塊丟擲。黃岐的計策,就是想要利用拋石器,合理的調整力度,就可以將木材、油汁拋到預想的位置。
聽到黃岐說著,王弘烈就恍然大悟,急忙吩咐士兵將拋石器運來,準備利用它來加大火勢,繼續阻擋隋軍的攻擊。
注一:拍杆,一種戰艦兵刃,大體分為兩部分,短的在前,安裝有重物,用於打擊敵艦。長的一端在後豎立,上有齒輪,其中用繩子牽引,士卒拉扯,從而可以操縱安裝的重物的短杆,不斷的落下,提起,從而打擊敵艦。這玩意至少在隋朝就出現,很是常見。隋軍取勝,是因為裝有鐵皮,比較抗擊打。
第七章 城破(下)
洛陽皇城。
琉璃燈亮著,楊浩的神色之間,帶著疲憊。雖然有馬周、戴胄,甚至還有凌敬等諸位大臣的輔助,可是剛剛平定下的中原,事情太多,這些事情雖多,但是辛苦之後,總有收穫。而讓楊浩感到憂心的,有兩件事。
其一,就是襄陽的戰局。
此刻,他的身邊,凌敬坐在一旁。這個時代,雖然皇權森嚴,可是還沒有後世,尤其是宋那般嚴謹,大臣或臥或坐,與皇帝商議大事,直到宋之後,才發生改變,變成站立。而且此時,只是楊浩與凌敬的閒談,就顯得輕鬆了許多。
“凌卿,依你之見,這襄陽何時能下?”楊浩問道。
凌敬就點頭說道:“陛下,此番李君羨率洛陽降兵南下,那王弘烈知道洛陽已下,定然是兵無戰心,若是兵無戰心,襄陽旦夕可下。”
“可是,襄陽依漢水而建,取漢水護城,那護城河又寬又深,據說寬足有四五百步,能夠在哪護城河之上行駛戰艦,雖有降兵,恐怕還是難攻啊!”楊浩說著。按道理,李君羨應該早就到了襄陽,如今數日過去了,尚未有任何訊息。
“聽說李淵已經撤回了夷陵的李孝恭,添兵攻打襄陽,要攻取襄陽,就要先擊敗李大亮這個掣肘。”楊浩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最近一些私事纏身,使得他的思緒受到了一定影響。
“李淵攻取了襄陽,才能制止我軍南下,同時壯大實力,屆時南下攻取江陵,就如探囊取物。因此在此刻,李淵攻打孤城襄陽,比攻打雖有內患但擁兵仍有十餘萬的蕭銑就容易了許多。至少就目前而言,襄陽比起江陵,更為重要。”楊浩繼續說著,沉默了片刻,話鋒卻是一轉,說道:“只那王弘烈在兩大勢力之間,是守是降?”
“陛下,襄陽雖然堅固,可是如今情形卻不能久守,恐怕王弘烈就會投效李淵。”凌敬分析著。
“不錯,朕正是有此擔心啊!”楊浩說著,叩著案几。在楊浩看來,在王世充已滅,大鄭只餘下襄陽一郡的情況下,李大亮的最好辦法,不是攻打襄陽,而是聯合。只是不知道,是王弘烈主動還是李大亮主動,只是,不管是誰主動,兩軍合作的可能性極大。而這,就對隋軍不利。
“陛下,李尚書因李孝恭退回巴東,故此循著漢水北上,準備與劉蘭成匯合,攻打襄陽!”凌敬說著。
“哦,二哥居然改走漢水。”楊浩閉眼,默默想了半響,嘆口氣道:“這一次,可是辛苦二哥了。”山河大勢,楊浩雖然不清楚具體的佈置,但是大致的走向,仍在腦海中清晰的出現,只是這一路艱辛,卻是必須。風險越大,收穫越大,逼退李孝恭是最好的結果,這使得李淵的戰略,出現變化,同時隋軍就避免了襄陽未下,而水師深入敵境的局面。就是因為李靖大才,故此這個任務,非李靖不可。
“陛下,微臣還有一件好事,要向陛下稟告!”凌敬說。
“是何事?”楊浩問著,他實在想不起是什麼好事,如今這皇宮之內,就有讓他頭疼的人,小喜昏迷之後,雖有甦醒,但情緒並不穩定,楊浩去瞧她時,總是捂著頭,顯得痛苦,醫者卻是檢查不出具體情況,只說小喜的頭似乎受到撞擊。於是楊浩只能讓人小心的伺候著,遠遠的瞧著她,不敢靠的太近。楊浩的打算,就是等著洛陽情況處理完畢,就讓人去尋名醫。這個時代的神醫,楊浩知道一個,寫《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的孫思邈,據說死人能救活。只是不知道此人在何處,若是在河北中原,只需官府貼出告示,就能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