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1/4 頁)
“陛下,遷都武威!”裴寂說著。
李淵聽了一愣,武威本是西涼李軌大的大本營,在西秦帝國滅亡之後,李軌趁機出兵攻陷了張掖、敦煌、西平、枹罕(今甘肅臨夏市)諸郡,隱然與李唐對峙,只是後來為武威世家安興貴意外的平定,從此,李淵將河西也納入了大唐。
遷都武威,就可以北連*厥,西靠吐谷渾,若是隋軍興兵來犯,就可以引這兩大勢力為外援。從抗隋大計上來說,比金城、西平要好,只是此地苦寒,靠近沙漠,物產並不豐富。
“唉,也罷!”思考了片刻之後,李淵終於回答,能拖一時,是一時吧,總比現時就做階下囚的好啊!
“陛下,遷都武威只是權宜之計,若是秦王能夠擊退隋軍,那是最好不過,到時候就遷都回來。若是有著不好,也不至於動搖根本。”裴寂小心翼翼的說著,他知道李淵的心情並不高興。
“玄真,這件事就由你辦理,長安的財物一點都不能留給楊浩,青壯年、小孩也要盡皆遷走!”李淵說著,這些,都是未來大唐計程車卒,怎麼會留給楊浩。
“遵命!”裴寂說著,就退了下去。
第三十章 李世民的決定
藍田關。WWw。
秦王李世民獨目爍爍的看著東南方,不安的踱來踱去。
“報!”忽然,一個聲音響起,李世民不由身子一震,說道:“講!”
“殿下,隋軍突然撤退,朝著商洛縣方向撤去。”探子半跪在地上,雙手抱拳說著。
“再探!”李世民說著,轉而對著身邊的親兵說道:“速招諸將議事!”
片刻之後,大廳內,就有殷開山、龐玉、侯君集等人聚集,看見秦王李世民來到,均是抱拳說道:“秦王!”
“諸位,請坐!”秦王李世民說著,大步向前,到了帥位上坐下,神色之間,有著凝重:“想必諸位已經知道了,隋軍已經攻破了潼關,如今大唐的局勢,真的是非常的危險。”
“父皇令孤攻打來整部,就是想要擊退來自武關方向的這支隋軍,可是從前兩日的戰局來說,並不理想!”李世民的言語之間,有些憂心忡忡,“雖然我大軍齊出,但隋軍只是留守大營,並不出戰。”
隋軍的大營,建造的極有章法,唐軍數次攻打,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來整不出戰,搞得他不是來攻關,反而是來守關的,搞得人很是鬱郁。
“就在剛才,探子回報,來整率領大軍向著上洛撤退!”李世民又說道。
“殿下,隋軍遠道而來,莫非是糧草不足?”龐玉心中疑惑,就說了出來。
“老龐,這怎麼可能?”侯君集粗聲粗氣的說著,瞧著秦王,轉而說道:“殿下,隋軍遠道而來,雖說丹江通道運輸不便,但絕對不至於缺糧而退。”
“不錯。”殷開山的臉色之間,有著一絲疲憊,自從他被楊浩釋放了之後,李淵就一度的懷疑他有異心,雖然沒有殺他,但日子非常的不好過。當初“太原首義”的諸人,就只有裴寂依然受到寵信,或許是因為河東之戰,他沒有被隋帝擒住的緣故吧。
如今隨秦王出征,也是秦王李世民力保,李淵這才勉強允許,殷開山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這還不是大唐無人,才勉強啟用秦王,啟用他殷開山。
“殿下,隋軍三路大軍壓境,若是要退,至少也要一路戰敗,挫敗了隋軍的計劃,才會有這種可能,如今隋軍剛剛攻克潼關,氣勢正旺,來整部突然撤退,這其中一定有緣故。”殷開山緩緩的說著,他需要一場勝利,來洗刷他並不存在的罪名,他要讓陛下知道,他殷開山對大唐,是忠心無二的。
“難道是來整猜到我軍求戰心切,故此假裝撤退,故意吸引我軍追擊,而他卻在半路上埋藏了伏兵?”侯君集說著。藍田關往上洛的方向,是連綿的秦嶺,山勢起伏,正適合埋伏。
因此,李世民聽了,不由頷首,不過,他並未著急,卻是偏頭看著杜如晦,說道:“克明,依你之見,又是怎樣?”
杜如晦自從進了大廳,就一直沉默不語,此刻聽到李世民詢問,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殿下,以臣之見,恐怕隋軍的意圖並不那麼簡單!”
“哦,你且說說看!”李世民說道,也是在思考著。
“就在昨日,隋軍已經兵進華陰,但隋軍卻按兵不動,似乎在等待什麼。”杜如晦緩緩的說著,李世民知道他在思考,也就不急著催促。
“隋軍三路大軍,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呼應。”片刻後,杜如晦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