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3/4 頁)
,有話好好說,不要動刀槍啊!”
豆盧寬聞言為之無奈,這個人,似乎是張公謹家的門客,據說以前是東郡的一個小盜,不過這只是據說,因為以張公謹的性格,斷然是不會收留這種人的。豆盧寬於是就朗聲說道:“在下乃是洛陽豆盧氏,確有要事要向你家將軍稟告,還請引薦!”
那名伍長一愣,想了一想,就說道:“那你過來吧,一個人!”
豆盧寬整理了一下衣衫,這才從容的走了上去。
那伍長瞧著豆盧寬半響,只見此人頗為從容,神態之間,自有一副雍容的氣質,當下就說道:“你且隨我來!”然後又吩咐著:“你們看好他們,若有差池,我可饒不了你們!”
“張伍長,你放心,小的們一定看好他們!”一個士卒嬉笑著,此人和被喚作張伍長的有親戚關係,平素就愛開玩笑。
張伍長瞪了那人一眼,就帶著豆盧寬去見楊善會。
此時楊善會已經佈置妥當,正要出發,聽到小卒來報,心中就有些奇怪。豆盧一門,楊善會自然是清楚的,當下就吩咐著,帶人上來。
“敬仁,是你?”人還沒有到,一個聲音就響起。
楊善會一愣,這個聲音,很是熟悉,雖然有著一絲的老態,可是這個口氣,絕對是熟悉的,當下就問道:“可是南陳郡公?”南陳郡公本是豆盧通的爵位,後來娶了昌樂長公主之後,更受恩寵。在豆盧通死後,襲爵。
“果然是你!”那個聲音突然變得高亢起來,緊接著腳步聲變得急促起來,一個人出現在楊善會的面前。
“哈哈!”楊善會突然發出一串笑聲,道:“想不到,在此處居然能見到故人!”
豆盧寬也是頗為感慨。說起來,兩人的年紀相差不少,但是豆盧通曾經隨父在京,而楊善會是弘農人,隨父親楊初也曾在京中逗留,都是世家子弟,是以認識。
楊善會突然說道:“只是此時非說話之時,小弟還有重任在身。”
豆盧寬急忙說道:“敬仁,哥哥來尋你,正有一事!”說著,就將王世充的事情說了出來。
楊善會也是大吃一驚,就說道:“此賊居然喪心病狂。”
豆盧寬就說道:“我也準備是想*出城,向隋帝稟告此事,洛陽乃是明帝心血,耗費了大量的財物,若是一把火,實乃憾事!”
豆盧寬的此言非虛,當初,宇文愷營建東都,宮殿所用的大梁巨柱,是從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運送而來,到了東都再加工。這些樹木,均是巨木,一棵大樹需要兩千人才能拖得動,如果用木輪車運送,因為太重,竟然會會摩擦起火,後來運送大樹的官吏便改用鐵輪車,可是這鐵輪車運一二里,鐵輪就壞掉了,只好由數百人尾隨,專門供應鐵輪,才能持續運輸,但是一天不過運送二三十里。一棵大樹運到洛陽,不算沿途食宿費用和鐵輪車成本,僅腳力一項,就花費數十萬工,非常的浩大。由此,可知當年大隋國力之強盛。
而且,皇宮之中,藏書豐富。明帝愛讀書,還是晉王的時候,在揚州的王府中就有學士百人從事修撰活動,直到稱帝以後,二十年間從未中斷,可以說,自東漢衰微之後,失落的書籍多被明帝收集,其內容包羅永珍,有儒經、文學、軍事、農藝、地理、醫方、卜筮、佛教、道教、賭博、狩獵等諸多門類,後來成書三萬七千餘卷,在洛陽修文殿中收藏。
這些資料典籍,都是珍貴異常,楊善會出身世家,自然是知道其中的要害,而且,不說這些,就是洛陽數十萬的軍民,都是活生生的生命。
想到此,楊善會就說道:“此事,我一定稟告陛下,你們還是先回去,儘量周旋,拖延時日,我這就帶領士兵,殺出北門,迎接陛下!”
豆盧寬心中稍安,一個計劃在他的心中升起。他沒有兵力,要儘量拖延,只能是想辦法控制楊續,才能儘量的拖延時間。洛陽東門已經攻破,順著城牆就可以接應北門,如今所需要的,就是時間。
洛陽北門。
雖然已經是子時中了,可是楊浩的精力還是很充沛,看不出一絲疲憊的神態。
時不時的,楊浩將目光瞧向了東南方,他在等待著。大部分的隋軍就地休息,在半個時辰前,樵汲早就將木柴收集,做了一頓香噴噴的飯菜,讓士兵食用。連夜戰鬥,不吃飯怎麼能行。
“陛下,楊將軍一定在等待著機會!”凌敬說著,勸慰。在大半個時辰之前,麻袋等物已經交付給了楊善會,而這大半個時辰過去了,東門還沒有訊息,應該是在等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