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防守,以逸待勞,消耗隋軍的糧草。
楊浩甫一到達靈昌,就率兵攻擊王玄應,除了想要一舉攻下靈昌,與孟海公會合之外,也有糧食的原因。
雖然黎陽倉掌握在楊浩的手中,可是隔著大河,運輸糧草,十分的不便。當楊浩知道此次領兵的乃是王世充那個不成器的兒子時,楊浩立刻做出了部署,準備一戰奪取靈昌,進而攻擊滎陽郡,從而可以奪取洛口倉。這樣,依靠洛口倉豐富的存量,楊浩就可以以戰養戰,不花費河北的糧秣。
對已李靖的計劃,楊浩早就知曉,所以他並不擔心,單雄信會偷襲了自己的後路,更何況,在濮陽諸縣,楊浩已經做出了安排,就算單雄信神奇般的擺脫了李靖的追擊,並且出其不意的出現在自己的後方,可是他想要在一兩日內攻下濮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派出了徐世勣之後,楊浩的目光瞧向了凌敬,看著凌敬,楊浩微微一笑,道:“凌愛卿,依你之見,李將軍那邊戰況如何?”
凌敬笑道:“陛下,單雄信乃有勇無謀之輩,一定不能識破李將軍的計謀!”
楊浩微微一笑,目光看向南方,然後再度瞧向了遠方,戰局朝著隋軍有利的局面發展,不過,楊浩決定擴大優勢。
很快,羅士信所率領的左翼和薛萬鈞所率領的右翼隨著隋軍中軍的大旗的揮舞,從隋軍的兩翼殺出,直奔鄭軍的側翼。兩人所率領的隋軍,全是騎兵,衝擊力非常強悍。不過,在隋軍做出安排的時候,鄭軍也做出了必要的防守,加強了兩翼的防備力量。
所以,隋軍的衝擊雖然很是兇猛,可是鄭軍在付出了一定的傷亡之後,也穩住了陣腳,使得戰局重新陷入了膠著。
王玄應擦了一把冷汗,說起來,他並沒有實際帶兵打過仗,所以,在楊浩調兵遣將的時候,王玄應幾乎沒有察覺到隋軍的異動,他只是非常關心的看著中軍的戰局,非常害怕隋軍衝殺過來。
秦叔寶他非常的瞭解,知道他打仗很是厲害,每次衝陣,都毫不吝惜的衝在最前面,可惜,這樣的猛將居然放棄了大鄭,轉而投效了隋帝。這讓王玄應很是惱怒,所以他在荊王王行本提醒他之後,不停的派兵支援張鎮周,使得局面一度的好轉。
但是,這種局面並沒有好轉多久,隋軍立刻做出了應對。鄭軍的兩翼遭到了隋軍猛烈的攻擊,幸好,王玄應所帶領的鄭軍,無論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團隊配合,都非常的優秀。王玄應必須感到慶幸。
他的父親,王世充為他做出了很好的安排,鄭軍之中,裝備最為精良,戰鬥力最為強悍計程車兵跟隨著他。所以,士兵的槍桿彌補了將領才能的不足。如果鄭軍的勢力稍弱,可能在隋軍發動兩翼進攻的時候,就已經崩潰了。
王玄應的臉色有些不對,戰場上的慘烈有些出乎他的想象。雖然他的武藝尚可,比起一般計程車兵還略勝半籌。可是那也是略勝半籌而已!老子英雄兒笨蛋。當初越王楊侗,為了反擊瓦崗李密的進攻,在洛陽城中大肆招兵買馬,那些出於“好玩”尚或是“立功”心態的富家子弟,紛紛應徵。
這些在蜜罐之中長大的世家子弟,若論武藝,倒也不錯,如果是打擂臺,或許還可以佔據優勢,畢竟,那是單挑,個人的能力非常的重要。可是,行軍打仗,不是光靠武藝高強的可以的。
所以,在那一戰,洛陽軍被李密殺的大敗,那些世家子弟,一個個戰戰兢兢,惶惶恐恐,在瓦崗軍的追擊下,胡亂的奔逃,死傷不計其數。一支精兵,除了必要的訓練,還需要上戰場,經過了戰火的洗禮,才能逐漸的成長,變成一個個勇敢的戰士。那些生長在溫室之中的花朵,忽然之間,是經受不住風霜的摧殘的。
王玄應也是如此,雖然他有些小聰明,可是行軍打仗,小聰明或許可以占上一兩次的便宜,可是一旦對手反應過來,立刻就能給以辛辣的還擊。
在隋軍瘋狂的衝擊鄭軍兩翼的時候,曾經有那麼一瞬間,王玄應想到了逃跑,可是他眼中剛剛閃過那麼一絲念頭,立刻被荊王王行本打斷了。
荊王王行本向他進言,說:“如今的兩軍戰況膠著,雖然隋軍略微佔優,可是隋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太子作為三軍的主帥,千萬不能逃走,否則,士兵們看見主帥不見,必定軍心不穩,從而一敗塗地!大勢就不可挽回了。”荊王請求太子一定要在山丘之上堅守,這樣,鄭軍才有繼續戰鬥下去計程車氣。
太子王玄應雖然心中有些惶恐,可是對於荊王王行本的話,還是頗為相信。他雖然少謀,可是畢竟跟隨王世充也打過幾仗,明白對於一支軍隊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