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更何況,如今最大的敵人是隋楊,王世充就算想要翻臉,也是不能。”李建成笑道。
李淵點頭,道:“你讓廬江王帶兵多少?”
“爹,兵帶多了,難免引起懷疑,不過五百就足夠了,兒子挑選的都是精銳,足以以一當十。”李建成回答。
“做得好!”李淵捋了捋鬍鬚,忽然臉色一沉,道:“建成,此舉一定要成功,不然王世充雖然與我軍結盟,可是函谷關仍然掌握在他的手中,就可以隨後斷絕我軍後路。防人之心,不可無啊!”說著,長長的一聲嘆息。
“爹,兒子省的,所以讓廬江王以迎親的名義,去迎接公主,正是奪取函谷關最好的機會!”李建成點頭。
“一切小心!”李淵說完,閉目,他有些累了,事多繁雜,他的鬚髮已經斑白。
李建成瞧了他一眼,退出房間,然後將門關上。
第七十六章 暗湧(六十八)
皺起眉頭,一個年青計程車兵望了望天空,道:“天要黑了。wWW。”
另一個滿面鬍鬚的的男子舒展了一下筋骨,道:“真是累死了!”
年青的那個卻是抱怨道:“真不知道,將軍是怎麼想的。難道隋軍能打到這裡來嗎?”
“噓!”滿面鬍鬚的漢子示意他小聲,然後左右看了幾眼,小聲道:“切莫亂說,小心被人知曉。”
年青的很是不服氣,道:“我就不信,那隋軍能夠打到這裡來?”
青年的男子其實說的倒也是實情,這裡離偃師將近兩日路程,隋軍偃師未下,根本打不到函谷關。不過說起來,這座函谷關並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函谷關,那所關隘,還在這座關隘的西邊,遠在弘農的方向。
據說,這座關隘乃是漢朝所建,當時,人們紛紛以關內人氏而自豪,瞧不起關外人,當時有一個叫楊僕的樓船將軍,原籍是函谷關以東的新安縣,恰好位於函谷關外的豫西通道上。此人自尊心非常的強,別人說他是關外人,因此常悶悶不樂。
後來有人提議,讓他在新安縣以東處,有一個較為險要的地方,可以建關,於是此人傾盡家資,建造了一座關隘,自從以後,楊僕就可以拍著胸脯說他是關內人氏了。後來,人們為了區分,春秋戰國的函谷關又稱秦關,而由楊僕所建的關隘,則被稱為漢函谷關。
當然,在秦關附近,還有一座關隘,乃是當年曹操征討馬超時,為了運轉糧食,命許褚在那裡開鑿隧道,築起關樓,距秦關不遠,被人稱為新關,這處後來成為東達洛陽,西接長安的重要交通幹線。
楊浩要奪取的,就是這漢函谷關,雖然系私人修建,可是建造的一點都不馬虎,後來一度稱為重要的關隘,至於遠處的秦關、新關,由於為李淵所佔據,並且距離較遠,力量所限,暫時不再楊浩的考慮之中。只要能佔據位於新安縣的漢函谷關,就足以擋住來自李唐的援軍了。
此時,已近黃昏,羅士信一路趕來,頗為辛苦,戰馬不停的噴著白沫,大汗淋漓。就是士兵也疲憊不堪,大口大口的喘著氣。
“將軍,何時攻城?”一名親兵問道。
“諸位,一路辛苦,先吃一點乾糧,讓戰馬緩過氣來,半個時辰之後就攻打城池!”羅士信說著,瞧了一眼斜斜掛落的夕陽,計算著時間。這一仗,是硬仗,而且他沒有援軍,打下漢函谷關之後,還得面臨東面的洛陽、西面的新安縣鄭軍的攻擊,就是澠池,也駐紮有不少鄭軍。
因此,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下漢函谷關。
聽到羅士信吩咐,士卒們也不吭聲,只是取出水囊、乾糧,不停的吃著。更有人取出了乾草,餵給心愛的戰馬。這些士卒,之所於帶著乾草,是因為戰馬要吃乾草,才有足夠的體力。這個時節,青草雖然茂盛,可是戰馬吃了,卻是無益。
天色逐漸暗了下來,一名斥候快馬奔了過來,道:“將軍,鄭軍要關城門了!”
羅士信點頭,他所帶的都是騎兵,如果鄭軍關上城門,再要攻打,就非常的困難了。
“取出布匹,包上馬蹄!”羅士信說著,將口中的食物嚥下,然後從掛在戰馬的包裹中,取出布匹,開始捆紮馬蹄。這樣做,無非是最大限度的減輕戰馬奔跑時發出的聲音,不給鄭軍反應的時間。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在羅士信耳邊說了一句什麼,羅士信當即點頭,示意那人離去了。
此時,漢函谷關的守將張聰正與司徒張僅在屋內說著事情。在王世充決定將王婉柔嫁給廬江王李瑗之後,他立刻派出了司徒張僅。兩人是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