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帝的血脈僅此一支,楊恭仁怎麼捨得讓他去帶兵廝殺?
楊倓急道:“王叔,小侄已經十八歲了!更何況小侄跟隨在陛下身邊,苦練武藝。如今形勢危急,還望王叔准許侄兒一行!侄兒願立軍令狀!”楊倓的聲音斬釘截鐵。
“唔!”楊恭仁沉吟,看來楊倓雖然年少,可是也頗有志氣啊,這是好事!偽唐李世民,當初第一次打仗的時候,才不過十五歲呢,或許
楊恭仁正要說話,一個聲音響起,帶著江南的口音,依舊是那麼的甜美,糯糯軟軟,“王爺,倓兒既然有這一番為國報效的志氣,你就不妨許了他吧!”
“太后!”眾人大吃一驚,紛紛上前施禮,蕭太后示意眾人免禮,這才看著楊倓,道:“這段時日,你的武藝大有長進,只是行軍打仗,千萬馬虎不得,務必小心啊!”說著,她笑道:“王爺,倓兒雖然年輕,可是正所謂玉不雕不成器。只要稍加磨練,倓兒或可獨當一面。依哀家看,不如選上一兩個沉穩有經驗的老將,陪著倓兒便可。”
楊恭仁點頭,道:“太后所說極是。”說著,他皺眉想了一想,楊倓雖然頗有勇武,最大的缺點恐怕是不沉穩,容易冒進,正如太后所言,配上一兩個沉穩的老將是最好不過。諸位大臣之中,或許趙才是個好人選,只是可惜,年紀太大,行軍辛苦,恐怕他受不了這等折騰。
“太后,王爺,微臣願與燕王一行!”說話的是宋正本。
蕭太后微微一笑,道:“若有宋愛卿一同前行,定當無憂!”對於宋正本,她也知道一些。
楊恭仁聽到宋正本的話,也是大喜,與蕭太后的不同,對於群臣,楊恭仁瞭解不少,他自然知道宋正本的出身,當初他在竇建德的帳下,與凌敬一樣,都是竇建德甚為倚重的心腹謀臣,此人老謀深算,燕王與他一行,自當無礙。
宋正本卻是一躬身,道:“太后,王爺,微臣再保舉一人。”
“哦?”蕭太后的眼睛一亮,如果還有能臣相助燕王,那更保險一些。
“微臣保舉河間郡守王琮王大人!”宋正本說著,想起當初在竇建德帳下時,與王琮鬥智鬥勇的時候,不覺微微的一笑。
“如此,甚好!”看著蕭太后點頭,楊恭仁也捋著鬍鬚,轉而對楊倓道:“燕王,一切小心!”
第二十六章 暗湧(十八)
涿郡。WwW、
王伏寶在幾名親兵的扶持下,站在城頭,冷冷的看著城外的燕軍,燕軍的行動,好快啊!
五日前,燕軍大將謝稜帶領兩萬餘大軍殺來,就在燕軍到達薊縣的同時,燕軍就在謝稜的指揮下,著手攻城事宜,每日在外不停的砍伐樹木,建造攻城器械。
只是,燕軍的這番舉動,很是大張旗鼓,絲毫沒有掩飾他們的企圖,就連隋軍派出的探馬刺探,燕軍士卒也只是嬉笑著,並不追趕,似乎並不在意隋軍的探查。當然,隋軍的斥候也只敢遠遠的試探,也不敢離得太近,畢竟那可是燕軍的數百乃至上千計程車兵呢!
這個時候,王伏寶的胸前,纏著繃帶,顯然是傷勢不輕。在六日前,三河口的那場戰鬥中,王伏寶被一名燕軍小卒刺中胸膛,慶幸的是,偏離了心臟還有半寸,王伏寶這才僥倖未死。短暫的醒來之後,王伏寶做出了最為重要的決定,讓張副將派人到清河,告知了高開道造反的訊息。然後,他就昏迷了過去,整整的兩天。
那兩天,王伏寶昏迷不醒,燕軍殺來,張副將很是稱職的擔任起了防守薊縣的重任,每日帶著士兵巡查,一日不過休息一兩個時辰。
終於,在大夫的的精心醫治下,三日前,王伏寶終於醒了過來,據大夫說,傷勢雖重,卻性命無礙。當然,大夫也是千叮萬囑,讓他務必安靜,不能勞累,更不能激烈運動,以免崩裂傷口,引起傷勢的復發。
還真是虎落平原被犬欺啊,想著居然吃了這個大虧,王伏寶就很是憤怒。若不是深受重傷,恐怕此時的他就要披掛上陣,擒殺謝稜,這樣,才能夠洩憤啊。
薊縣城外,燕軍士卒開始將攻城器械推了上來,謝稜滿懷信心,畢竟薊縣大將王伏寶受傷,隋軍軍心不穩,這個時候,正是攻取薊縣的最好時機!若是等王伏寶痊癒,恐怕就難了。所以,在取得三河口大捷之後,高開道立刻命令謝稜圍困薊縣,而自己則是率領主力,繞過薊縣,準備奪取安次、雍奴,只要這兩個縣城一下,燕軍就可以直逼河間郡!
這個時候,大王應該攻取了安次、雍奴兩縣了吧!謝稜看著城頭,心情愉快的想著,畢竟,那兩個縣城,駐兵不過千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