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突然靈機一動,若是將這王越、張白騎和麾下那些只會武藝沒有手藝計程車卒結合起來,不是也可以做成一樁買賣?這樣既解決了士卒無處安置的問題,也能讓王越這個大俠有效的利用起來。
想到妙處,南燁忍不住笑了起來道:“王大俠難道不知懲惡便是揚善的道理?黃巾之後人心思亂,盜賊蜂起,道路不通,商旅難行。我有心開設一家鏢局,護送天下行路之人,正缺一位武藝出眾的總鏢頭。王大俠若願出山相助,不但南燁感謝大俠,便是天下百姓也會感念大俠恩德。這正是王大俠造福千萬百姓的機會。”
王越從沒聽說過什麼鏢局,不過對南燁所言卻頗為動心,奇道:“敢問法師,何為鏢局?”
南燁道:“鏢局便是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而生的一個行當,又稱鏢行。鏢局中有總鏢頭一名,獨當一面的鏢頭若干,還有數量眾多的鏢師。主要的工作便是護送貨物、人員,收取一定報酬。當然也會護送信件、糧食、銀錢等等。”
說白了,鏢局這行就是古代的物流運輸業加保安保險業。鏢局起源於清代,根據考證,鏢師之鼻祖,應當為山西人神拳張黑五。《山西票號史》裡面是這樣記載的:“考創設鏢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時神力達摩王,山西人神拳張黑五者,請於達摩王,轉奏乾隆,領聖旨,開設興隆鏢局於běi jīng順天府前門外大街,嗣由其子懷玉繼以走鏢,是鏢局的嚆失。”
鏢局的“鏢”字,左“金”右“票”,於是便有人認為鏢局是與山西票號一同興起,開始時專為票號服務,押送票銀。實際上鏢局這個行當明代就有,只不過是另一個叫法。
明代的《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說西門慶“家裡開著兩個綾緞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可見明代也有類似於鏢局功能的標行。只不過到了清代隨著票號興起標行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才改作鏢局,功能也更加齊全。不過鏢局也好,標行也罷,在三國時代肯定是還沒出現的。
王越和史阿第一次聽說世上還有鏢局這麼一行,史阿欣喜道:“法師果然博學多才,師父若做這總鏢頭,保證萬無一失。”
南燁點頭道:“做鏢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朝廷有硬靠山;二是在江湖有硬關係;三是在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王大俠的武藝正是佔了這硬功夫一項。”
王越納悶道:“法師說這硬功夫倒我倒是明白,若路遇蟊賊全憑武藝取勝。可這硬靠山和硬關係我卻有些不懂。難道說這鏢局還要勾結貪官和賊人不成?”
第十回 法師密室說大勢 劍神上擂為揚名 7
南燁見王越如此耿直,就知道他混不了官場。只好掰開揉碎瞭解釋道:“王大俠此言對亦不對。若是靠武藝便能解決所有問題,那朝堂之上就應該盡是武將,要文臣何用?這保鏢上路如同開兵見仗,百戰百勝不算英雄,若是能憑三寸不爛之舌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是靠著威名震懾宵小讓賊人不敢出來劫鏢,那才是真英雄。
王大俠有一身好武藝或許不怕賊人劫道,若遇賊人殺了便是。可若是遇到貪官貪圖押運的財物,王大俠又該如何處置?難道也一刀殺了,然後逃亡江湖被朝廷追捕?其實大可不必,只要朝廷有個硬靠山便不懼貪官勒索。”
王越點頭道:“法師言之有理。那江湖有硬關係又是何道理?”
南燁解釋道:“王大俠是保鏢的鏢頭,不是朝廷的官軍。天下賊人多矣,朝廷都無法盡數剿滅。難道王大俠打算走到哪裡就殺到哪裡?那需要多少人馬?恐怕再多的鏢頭、鏢師也不夠用。單憑王大俠自己,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
正可謂行有行規,鏢局的鏢頭就算路遇賊人也不能光想著喊打喊殺,若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交個朋友將賊人勸退最好,動手便落了下乘。即便動手也不能一擁而上,應該只找賊酋單挑,取勝之後還不能下死手,而是留他xìng命讓他心服。rì後再鏢局再保鏢到此,這賊人見到鏢局旗號便不會出來劫鏢了。
各路賊人若都被王大俠收服,都與鏢局有交情,那我等這鏢局天下大可去得,而且就算沒有王大俠保鏢,也沒有賊人敢來劫鏢了。這便是江湖硬關係的作用。”
王越一邊點頭一邊皺眉道:“法師所說固然在理,可那些賊人若不斬草除根,雖能保我等平安無事,但他們還會去打劫旁人,這可如何是好?”
南燁簡直無語了,他揍王越一頓的心都有,可惜就是打不過。這鏢局和強盜本來就是共生關係,若天下無賊,這鏢局也就該關張倒閉了。也只有強盜不斷打劫,才會有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