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雞肋,留之無用,棄之可惜,所以才來找自己想辦法。於是對劉備道:“玄德麾下士卒我甚為熟悉。他們皆是窮苦百姓出身,隨我等征戰沙場不為建功立業,只是為了能吃飽飯而已。如今若是將他們散回鄉裡,他們便同以前一樣衣食無著,實在可憐。那些收編的黃巾士卒說不定復又從賊,那就更加可悲。我與玄德一樣,希望他們能有用武之地,可如今黃巾已平,我與玄德也都不再領兵,實在沒有理由再養著許多人馬,徒惹朝廷猜忌。”
劉備知道南燁所說在理,他自己也是同樣的心思,可他還是希望南燁能有辦法幫這些人馬找個出路,便問道:“難道光華就沒有一點辦法嗎?”
南燁道:“辦法我倒是有,就是不知道玄德舍不捨得。”
劉備聞言喜道:“光華若無辦法,這些士卒就只能遣散。光華若有辦法,備還有什麼不捨呢?”
南燁點頭道:“既然玄德已有遣散士卒之意,那就好辦了。我收的那些弟子之中多有鄉紳、富商,只要將這三千人馬打散編制變兵為民,我就可讓弟子為他們謀條生路。或安排他們做工,或安排他們務農,總之讓這些有功士卒衣食無憂便是。只是玄德若打算讓他們再上沙場,我卻沒這個本事。”
劉備此來就是為了給麾下士卒謀條出路,根本沒指望這些士卒能再上沙場建功立業,更沒想過將來天下大亂自己還會用到這些兵馬。於是痛快道“光華能保這些士卒衣食無憂備便感激不盡,哪還敢再有奢求?若將這些有功士卒棄之不顧,備著實不忍,如今他們有光華關照,我也能安心上任了。”
南燁見劉備同意自己隨意安排,並沒有再要回這些兵馬的意思也就放下心來。問劉備道:“玄德何時上任?又打算何時與我交接人馬?”
劉備道:“此事宜早不宜遲,今rì便可與光華交接。只要此事一定,我便可安心上任矣。”
南燁起身點頭道:“那我們這就去軍營。”說完便讓李嶽去找張飛、典韋回來。
只過了片刻,滿身酒氣的張飛和典韋便被尋了回來。此時二人哪兒還有之前的劍拔弩張?勾肩搭背的樣子簡直如同親兄弟一樣。看來酒桌之上這二人也拼了個旗鼓相當。幸虧南燁和劉備聊的時間不長,要不然這二位估計就要被人抬回來了。
南燁與張飛、典韋的關係都不錯,見他倆能化干戈為玉帛也很開心。都說文人相輕,武人相重,看來果然如此。高手過招之後,相互佩服對方武藝,通常都會成為好朋友!而文人之間的口舌之爭難分伯仲,各個門派各執一詞,誰都不服誰,最後只好不歡而散了。
尋回兩人之後南燁又叫上了李嶽和張世平,一行七人騎馬直奔城外軍營而去。當眾人抵達軍營之時不但見到了正在集合人馬的簡雍,還見到了分別多rì的蘇雙押運一批糧草也到了軍營之中。
眾人相見之後自然又是一番攀談。原來簡雍算到劉備去找南燁法師必能成事,所以便先行一步來到軍營做些交接準備。而蘇雙是買完一批糧草剛到洛陽,正打算將糧草存放于軍營之中再進城去找南燁,卻沒想到能在此相遇。
簡雍拿出一份名單對劉備道:“玄德公,我從軍中選出了二十餘個親隨同我等一起去安喜縣,其他將士便交予法師。這是隨行士卒的名單,請玄德公過目。”
劉備對簡雍辦事還是相當放心,取過名單掃了一眼,就發現二十餘人皆是軍中曲長、屯將、都伯之流,這說明簡雍所選之人還是相當有能力的。不過劉備又擔心南燁怪他將軍中jīng銳盡數挑走,便將名單遞給南燁道:“光華看看憲和所選之人,若是想留下誰儘管開口。”
南燁對那名單看也不看,他還希望劉備將軍中將領盡數調走,這樣他才好安排親衛管理這支軍隊。於是也不接那名單,便對劉備道:“玄德此去任職便要造福一方百姓,儘可多帶得力人手,也好在任上幹出一番事業。這些將士本就是玄德一直統帶,我若將人留下平白埋沒人才,只要玄德看中,儘管帶走無妨。”
劉備見南燁如此為自己著想,感動的一代哭帝眼淚都要下來了,對南燁道:“光華高義,這些人馬交予光華我便放心了。”
第八回 劉備交兵任縣尉 典韋裸衣戰張飛 10
劉備屯兵洛陽這幾天,麾下計程車卒也是人心浮動。他們都不知道黃巾打完了,自己又該何去何從。今rì一早簡雍回到軍營,士卒們便預感到有事要發生。沒想到半rì之後,劉、關、張三位將軍竟然將南燁法師請回來了。
這些士卒一見南燁,懸著的一顆心便放了下來。其實他們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