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兩人相鬥了二三十合,典韋便試出管亥武藝雖jīng,力量卻差自己太多,頓時對他失去了興趣,想要快點結束這場比鬥好與力氣更大的周倉交手。
見管亥又是一拳朝自己前胸而來,典韋這次也不與他對拳,而是同樣一拳轟向管亥前胸。這可把管亥嚇了一跳,心想:這典韋怎麼不按剛才的套路打了?
管亥這一拳本是虛招,他知道自己這拳就算擊中典韋也是無用,可典韋那缽盂大小的拳頭要是在自己身上打實了,非把自己打吐血不可。管亥也算是手疾眼快,虛招而出的拳頭變直拳為擺拳,奔著典韋的胳膊去了,想要將典韋的拳頭打偏。
典韋見管亥變招咧嘴一笑。他這一拳本就是圍魏救趙,攻敵所必救。如果他早用這手佔取先機,不與管亥纏鬥,管亥早就敗了。之所以留到此時才用,無非就是想多試試管亥武藝。
第九回 張白騎鬥法破擂 戲志才睡覺拜師 10
管亥一見典韋面露笑容就暗道一聲:“不妙”,可此時他已經變過一次招,再想變招已然來不及了。不論典韋有何後招,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先將眼前典韋這一拳化解了再說。
典韋看管亥一拳朝自己胳膊擊來也不閃避,只是運起力量將胳膊上的肌肉全繃了起來。如此一來,本就像常人大腿粗細的胳膊又粗了一圈。而後典韋變拳為掌,大喝一聲:“給俺趴下吧!”
眾人就見管亥一拳瓷瓷實實打在了典韋粗壯的胳膊之上,可是這打擊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典韋的胳膊只被這一拳擊偏了一點,卻並沒有完全偏離管亥的身體,還是打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幸虧典韋已經手下留情變拳為掌,否則非把管亥的肩膀打脫臼了不可。不過就算是典韋一掌,管亥也承受不起。肩膀被典韋的巨力一推,身體就完全失去了平衡。在原地轉了兩圈之後便摔在了擂臺上。
臺下百姓見典韋勝了紛紛鼓掌叫好,皆道法師親衛身手不凡。臺上的周倉搶步上前就要去攙扶管亥。管亥卻一個鯉魚打挺自己站了起來。
與典韋交手多時的管亥發現自己並未受傷,豈能不知典韋手下留情?所以也不記恨典韋,上前行禮道:“多謝統領手下留情!管亥服了,rì後赴湯蹈火任由統領指派。”
典韋哈哈大笑道:“好!真是條漢子。rì後就讓我等同為法師效力。那黑臉漢子,你還要比試嗎?”
周倉見典韋相問點點頭道:“還請統領多多指教!”說罷他兩腿分開微曲,雙臂大張,上身前傾,怒目逼視典韋,作躍躍yù撲之狀。分明擺出了一副摔跤的架勢來。
南燁沒想到周倉還會摔跤,不過他倒是知道摔跤自古就有。相傳上古時的蚩尤民族頭上長著角,耳鬢旁長著劍戟。他們在與黃帝打仗時,就以頭上之角抵人,敵方對此很難防禦。
這種所謂的“以角抵人”,其實便是一種類似摔跤、拳鬥一類的角力活動。主要是一種力量型的較量,透過非常簡單的人體相搏來分出勝負輸贏。所以稱之為角抵,又被叫做蚩尤戲。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禁止民間私藏兵器,作為徒手相搏的角抵興盛起來。秦漢時期的角抵不但是一種爭鬥相搏的手段,還演變成為一種帶有一定表演成分的遊戲活動。
到了漢代時期,角抵活動更加普及,尤其是在冀州一帶民間,經常有這種遊戲活動。後世的摔跤、相撲等運動,都是從角抵演化而來。
周倉家鄉距冀州不遠,因此也會這角抵之術。而且由於他天生神力,角抵無人能敵,稱得上百萬黃巾軍中肉搏第一人。今rì他便想用這角抵之術來勝典韋。
典韋見周倉擺出了角抵的架勢他也不含糊,同樣是張開雙臂與周倉相對,看來典韋也練過這角抵。
兩人對圓之後在擂臺上轉了兩圈,同時撲向了對方,抓住對手的胳膊較量起力量來。這場比試與上一場截然相反,可謂一動一靜。管亥與典韋動手是依靠技巧,出拳疾風暴雨令人眼花繚亂。周倉與典韋動手純靠力氣,全身肌肉虯結,兩腿釘在地上,看似一動不動實際全身都在較勁。
若是外行定然覺得上一場比試要比這場jīng彩,而真正懂行的人才看的出這場比試才是棋逢對手。
南燁真沒想到武力值84的周倉肉搏竟然能和武力值98的典韋平分秋sè。看來二人相差的14點將星全都差在武藝上了。這讓南燁想起了韓虎與張飛掰腕子。
擂臺上的典韋和周倉同樣吃驚不小,典韋還算見識過韓虎、張飛這樣的猛人,可週倉卻是第一次遇到角抵能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