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4 頁)
昌豨。
昌豨深知武安國勇名,並不與其鬥將,直接領大軍殺來。孔融治理地方還算像模像樣,可是麾下兵馬卻不善戰,武安國勇雖勇矣,卻不善領兵。結果一萬人馬被昌豨殺得大敗,逃回城者不足半數。如此一來孔融更加憂愁。
武安國深感愧對孔融信任便道:“賊首昌豨並非我敵手,今夜三更我願獨自出城刺殺昌豨,與賊決一死戰,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孔融道:“安國雖勇,然賊勢甚眾,昌豨身處大軍之中,刺殺之事必敗無疑。倘若安國有心,不如去求救兵,以解北海之圍。”
武安國點頭道:“全憑主公吩咐,只是不知該求何人來救?”
孔融腦子裡將各路諸侯想了一遍,袁紹、袁術等人實力不差可是人品太差,沒有好處恐怕不會相救。陶謙、張邈人挺厚道,可是實力不行,估計就算來了也救不了自己。交州牧南燁倒是人品、實力都不錯,與自己也還算有些交情,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等此人來了北海城恐怕早被攻破。
想來想去孔融想到一人,便對武安國道:“劉玄德乃當世英雄,帳下關、張二將可敵呂布,若請得他來相救,此圍自解。安國肯去否?”
武安國一心報恩,便道:“主公且修書一封,我當速去。”
孔融大喜,寫了書信交予武安國,令他身披厚甲,飽餐戰飯。當夜趁著天sè昏暗,孔融開啟城門一角,武安國飛馬而出,揮舞大錘連殺數名賊兵便想突圍而走。
昌豨得知有人出城,料定必是孔融去搬救兵,便自引數百騎趕來,八面圍定。武安國力氣雖大,卻不是一流武將。他揮舞流星鐵錘與昌豨等人戰了一陣,最後雖是砸死數人拼命突出重圍,可是身上也中了數箭,捱了幾刀。
武安國冒死得脫,顧不得身上傷勢惡化,星夜投平原去見劉備。孔融自從武安國走後便rìrì登城,盼望救兵,真可以說是望穿秋水,就等劉備了。
今rì是武安國走後的第三天,孔融明知劉備救兵不可能這麼快趕到,可他還是佇立城頭四下張望。可是除了四周黑壓壓的賊兵之外,孔融也看不到別的。正在此時他便見遠處來了兩騎,直衝昌豨賊軍後陣。
由於距離太遠,孔融也看不清二人模樣,只知道其中一人白馬銀甲,另外一人黃馬鐵甲。這二人皆是用槍,挺槍躍馬殺入賊軍後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眼看賊軍越聚越多,似是要圍殺二人,孔融這心都提了起來。在他身旁的守城軍士一個個也看得心驚膽顫。
第三十二回 南光華北海求援 呂溫侯濮陽破曹(5)
孔融在城上見二將衝陣,眼看被圍,心中焦急。便問身邊將校道:“你等可知來者何人?可是劉玄德麾下將軍?我等是否該出城接應一二?”
眾人皆搖頭不知二將何人。一偏將道:“武將軍剛去送信,玄德公便是飛馬趕來也不能如此之快。且關、張二將一刀、一矛,皆不用槍,此二人絕非玄德公麾下。”
孔融心下明白副將之言有理,便道:“就算二將不是玄德麾下人馬,可他們前來救援北海,我等豈能坐視二人被賊兵圍殺?還是該接應入城才是。”
那副將搖頭道:“主公不必憂心,我觀二人不像要衝陣入城,或許另有他意也不一定。”
孔融疑惑道:“此話怎講?”
副將用手指道:“觀此二人武藝皆上將之才。若是二人有意入城,不用左右衝突,直殺奔城門便是。只要如此行事,定能在賊兵集結之前衝到城邊。如今二人只在賊軍後陣衝殺,似是有意殺賊誘敵,並無入城之意。”
孔融聞言觀望,果然二將左衝右突,就是不往城邊來,這讓孔融更加糊塗,搞不懂二人用意。既然不知其意,孔融也不敢輕易出城,再說城中也無大將可以帶兵了。
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孔融和副將在城頭觀望不難看出城下動靜。可是昌豨營中計程車卒可就沒有鳥瞰戰局的機會了。他們只知道有兩個不怕死的大膽鬼提槍衝陣,已然殺了數十個弟兄。聞之訊息,賊兵紛紛從四面八方圍聚而來。
衝陣之人不是別人,正是趙雲、太史慈。二將得了南燁授意前來誘敵,為了多引賊兵,兩人挺槍躍馬直接殺入陣中。那些賊兵怎是這二人敵手?片刻工夫便被刺死一片。
昌豨前幾rì讓武安國帶傷突圍就不痛快,這次聽說有兩人大白天就來衝陣更是大怒。許下重賞令士卒圍殺二人。
趙雲、太史慈見敵兵四方圍堵而來相視一笑轉身便走,揮舞長槍殺出重圍。群賊哪裡肯依?追殺而來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