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第1/4 頁)
戰後三家將帥又都聚在南燁帳中商議對策。孫權的戰績再次墊底,這讓他實在有些抬不起頭來,不由埋怨道:“我聽聞李儒守城之物名為霹靂車,是曹操、袁紹官渡大戰時國師所造,不知是也不是。”
南燁當然聽出了孫權的不滿,不過這事兒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便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只是當初未想到今日之敗。”
孫權見南燁承認更加來氣道:“國師未卜先知,豈能不知今日之事?”
南燁可以容忍孫權有情緒,可是卻不能容忍他一再找茬挑釁,於是冷哼一聲道:“我若未卜先知,當初在虎牢關便不救孫文臺,也免得你在此囂張。”
孫權聞言面色通紅,孫堅、孫策死前都說南燁對孫家有恩,可是孫權卻沒放在心上,為了東吳利益沒少算計南燁,確實有些恩將仇報的意思。
魯肅見南燁發怒,孫權尷尬,便打圓場道:“國師勿怪!我主之意非是責怪國師。而是以為國師能造此奇物定有破解之法,還請國師不吝賜教。”
南燁懶得和孫權生氣,他知道孫權與孫堅、孫策就不是一類人。孫堅、孫策的性格更像是將帥,而孫權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南燁從來就沒指望孫權能對自己感恩戴德,當初救孫堅也是因為與孫堅義氣相投而已。聽魯肅一打圓場,南燁便道:“要破霹靂車不用他法,我等也造霹靂車便是。”
諸葛亮與黃承彥為友,對各種器械也很精通,便疑惑道:“曹軍佔有地利居高臨下,便是同造霹靂車恐怕石彈也難飛上城去。”
劉備也明白諸葛亮所說的道理,在霹靂車射程相同的情況下,自然是地勢高的一方更有優勢。若用同樣的霹靂車放在紅土帶上往城中投石,恐怕根本打不到城牆。於是劉備提議道:“我等不妨先築土山,而後造霹靂車攻城。”
南燁聞言笑道:“何必如此麻煩,我等只需造更大的霹靂車,射程便可更遠。城頭之地畢竟有限,李儒再想造更大的霹靂車也無處可放。”
孫權聞言喜道:“國師之法甚妙,還請國師將霹靂車打造之法告知我等。”
南燁此時再看孫權哪裡還有剛才的鬱悶之色,看來孫權剛才有一多半都是演戲,為的就是套出自己的霹靂車圖紙。其實南燁從把一代霹靂車圖紙交給曹操的時候就沒想保密,於是非常痛快的讓郭嘉取出一代霹靂車圖紙交給劉備、孫權道:“這便是霹靂車圖紙,只要按圖放大打造,便可剋制曹軍。”
孫權、劉備得了圖紙都是大喜,謝過南燁之後便各自回營,研究圖紙,打造霹靂車。南燁為了隱藏實力也與孫權、劉備一樣,開始打造大型的一代霹靂車。
李儒見城外三家人馬打造器械本不以為意,還當三家是為了彌補之前一戰的損失。可是過了兩日他便發現有些不對勁,因為三家人馬都在陣前打造器械而不是在陣後,逐漸成形的器械雛形也讓李儒看出端倪,分明是一架架霹靂車。此時李儒才想起這次的對手不同以往,霹靂車的發明人南燁就在城下。
其實投石車還真不是南燁的發明,也不是劉曄的發明,早在戰國時期墨家便開始使用投石車。只不過後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學說沒落,霹靂車的打造方法近乎失傳,這才使得霹靂車在漢末反而成了新發明。
李儒深知霹靂車的厲害,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派遣曹彰、夏侯尚等將依次出城,想要破壞霹靂車的建造。只不過三家早有防備,曹軍非但沒能得逞還損兵折將。沒奈何的李儒只好下令將一部分霹靂車從牆頭拆下搬入城中以防萬一。
第五十七回 南孫劉分兵取三州 司馬懿毒計屠皇室(
巨石如同流星一般從天而落,發出一聲聲令人感到恐懼的轟隆聲。霹靂車投出的石彈滿天飛舞的情形一如數日之前,只不過石彈飛行的方向完全逆轉,全都從城下飛往城頭。
許昌城頭的霹靂車在巨石的轟擊下四分五裂,曹兵也都轉移到城中避難。曹營眾將誰也沒有想到短短數日光景,城外三路兵馬就造出了射程更遠的霹靂車,打的自己毫無還手之力。這一戰簡直如同前幾日那一戰的翻版。好在許昌城牆夠厚,城外的霹靂車還無法將城牆砸塌。
曹彰以前一直對自己的武藝極有自信,相信只要自己一上戰場就可以所向披靡,不過經過連日大戰,曹彰早就將這種自大收了起來。他不但明白了天外有天,自己的武藝並非天下無敵,還明白了智慧轉化成力量有多可怕。面對那滿天飛舞的巨石,曹彰自認一塊都對付不了。
“文優先生,如今南燁所造的霹靂車更勝一籌,我等當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