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第1/4 頁)
郭嘉勸阻道:“國師不可,若我等去追孫權,建業城中兵馬盡出斷我糧道,我軍危矣。既然孫權已去,城中兵馬無多,國師何不先取城池,再追孫權。”
南燁以為郭嘉所言不錯,也不等天明,便命士卒點燃火把,架起雲梯,連夜攻城。周瑜命人將自己抬上城頭親自督戰守城,南漢士卒進攻一夜卻無法破城。
待至次日天明,高順見南漢士卒無法入城,便向南燁請戰道:“國師,末將願率陷陣營登城。”
南燁本以為孫權一走,建業便可輕鬆拿下,因此便沒有動用陷陣營和藤甲軍。可是進攻一夜依然不能破城,這就讓南燁加了小心,施放技能之後才知道是周瑜親自守城。此時聽高順請戰,南燁也不知該不該答應。
郭嘉在一旁拿著望遠鏡觀察了半晌,沒等南燁說話便道:“高將軍不必心急,周瑜是被人抬上城頭,恐怕已然病入膏肓。我等不必強攻,只要日夜佯攻,周瑜命不久矣。”
南燁知道周瑜的厲害,也怕周瑜拼個魚死網破,用出放火焚城的無賴招數,拖著南漢兵馬同歸於盡。於是便按郭嘉之計日夜佯攻。
周瑜本就病得不輕,又日夜守在城頭督軍,一連三日幾次昏絕。到了第三日夜間,周瑜從昏迷中徐徐又醒,仰天長嘆道:“既生瑜,何生燁!”連叫數聲而亡。壽止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嘆道:“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絃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建業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周瑜雖死,卻命士卒秘不發喪,城頭佈置宛如在世之時,想要震懾城下南漢軍兵。假如城下是旁人領兵,定然不知周瑜身死。可是南燁搜尋將星錄一看,便知周瑜已死,不由長嘆一聲道:“周瑜死矣!今日全力攻城。”
趙雲、楊雄、典韋、周倉、高順等將得令之後四面圍城,陷陣營、藤甲軍一同登上城牆見人就殺。吳軍沒了主帥統領紛紛請降,半日工夫建業便被南燁所得。
南燁入城之後張榜安民,厚葬了周瑜,又命揚州郡守諸葛瑾接管城防,而後率領大軍北上追擊孫權。
就在南燁攻取建業的時候,馬超在幷州擊敗曹休攻佔晉陽,黃忠在豫州擊敗呂蒙攻佔許昌。東吳六州中的五州被南燁所得,馬超、黃忠也各自起兵往兗州而來。
卻說司馬懿和魯肅在兗州合兵不久,甘寧、太史慈也合兵進入兗州地界。這日甘寧領兵正往前行,忽報山谷中捉得東吳細作來見。
甘寧命人將細作押入跪於帳前。其人叩拜道:“小人不是奸細,有機密來見將軍,誤被伏路軍士捉來,請將軍暫退左右。”
有道是藝高人膽大,甘寧縱橫四海也不怕這細作耍花樣,命人去其束縛,左右暫退問道:“你有何事稟報速速道來。”
細作道:“小人乃魯子敬心腹人也。受上官差遣來送密書。”
甘寧問道:“書信安在?”
細作從貼肉衣內取出書信呈上。甘寧拆而視之,書中言道:“罪將魯肅百拜,書呈甘將軍、太史將軍。肅食吳祿,守禦邊城,深受厚恩,無門補報。國師興兵,攻取幷州,肅雖身懷怨恨,卻也心服口服,只嘆兵不如人。勝敗乃兵家常事,肅失幷州,本想求助於曹魏復奪城池,不料誤遭司馬懿之計。
司馬小兒口是心非,言出兵助我,實則圖謀我兗州。如今兗州已被曹魏所得,肅陷身於巔崖之中。思念舊國,深恨曹魏!今觀天下之勢,我東吳州郡皆失,旦夕亡矣。肅寧投國師麾下,不願為曹丕背義小兒所欺。
二位將軍若不相疑,可親提大兵而來。如遇敵人,可以詐敗,肅當在後,以舉火為號,先燒曹軍糧草,二位將軍以大軍翻身掩殺,則司馬懿可擒也。望二位將軍速進。”
甘寧看罷大喜道:“天助我成首功也!”言罷重賞來人,令其回報依期會合。
細作走後,甘寧請太史慈、陸遜等將前來議事,訴說前話。陸遜道:“司馬懿多謀,魯肅智廣,或是司馬懿所使,恐其中有詐。”
太史慈道:“魯肅乃聰慧之人,可識時務。東吳一亡,其人或降我等或降曹魏,再無別圖。魯肅深恨曹魏背信棄義,又感國師大軍所向披靡,前來降我又有何疑?”
陸遜道:“二位將軍不可輕去,可命一軍接應魯肅。如成最佳,倘有奸計,二位將軍可領兵接應。”
甘寧、太史慈可不敢小覷陸遜年少,南燁用人從來就沒有出過錯,陸遜能出任軍師之職就說明他的智慧非凡。所以二人皆無異議。
張郃、張任、張燕、臧霸四將一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