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3/4 頁)
孫堅點了點頭,命人將數根繩索繫於祖茂腰間,親自在井上拖拽。祖茂下井片刻,便撈起一具婦人屍首。此屍為宮人裝束,面孔已然被水爛,無法辨別樣貌。在其頸上有一錦囊,頗為醒目。
井上圍觀士卒見只是一具尋常屍體都鬆了口氣。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見慣了屍體,並不十分畏懼,紛紛湊上前來觀看,猜測著婦人投井的原因。
孫堅一眼就看到了那隻錦囊,開啟一看,內有一硃紅小匣,木匣之中有一玉璽。此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傳國玉璽歷來是皇家至寶,尋常人可不認識。而且皇帝行文用璽另有六方玉璽,從不用傳國璽。孫堅取出玉璽問四將道:“此印為何人所用?因何在此?”
當時皇帝所用稱璽,臣民所用稱印,孫堅不識玉璽而稱印並不稀奇。程普道:“恭喜主公,此乃傳國璽也!”
孫堅聞言大驚道:“你是如何得知?”
程普道:“書中有載,此璽乃是始皇所制,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他rì必為九五至尊。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程普能認出傳國璽也是偶然看書中提到,並非親眼見過,自然也就認不出這是一方jīng心偽造的假璽。孫堅出兵討董本就是為了揚名撈好處,如今得傳國璽當真大喜過望,便道:“德謀所言正合我意,明rì便當託疾辭歸。”
祖茂忽然道:“主公不可!”
孫堅奇道:“因何不可?”
祖茂道:“主公可是忘了法師所言四字?”
孫堅與另外三將聽祖茂一提方才想起南燁臨行送了孫堅四字道:“匹夫無罪。”
黃蓋喃喃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莫非法師所指乃是此璽?”
韓當打了個冷顫道:“法師能知今rì之事可謂神仙中人矣!難道此玉璽會給主公招來什麼禍事?”
孫堅得了玉璽便以為天命所歸,哪裡還畏懼禍事?便說道:“法師先知,必是提醒我等不要洩露此事,以免招來災禍。如今我等有備,可謂無患矣!”言罷密令周圍軍士萬勿洩露。
第二十七回 匿玉璽孫堅背約 訪蠻疆南燁尋蠱(2)
孫堅得了玉璽自以為天命所歸,又聯想到董卓亂國,正該有英雄順勢而起取代漢室江山。他想來想去,這英雄人物正該應在自己身上,當天夜裡抱著玉璽睡了一宿。
就在孫堅做美夢的時候,有一個剛才井邊的圍觀士卒偷偷出來營帳,連夜奔科學城而去。原來此人乃是袁紹同鄉,並無什麼出眾才華,在孫堅麾下僅為一小卒。他知道玉璽事大,可為進身之階,便來報知盟主袁紹索要封賞。
袁紹得了訊息重賞此人,暗留于軍中。次rì一早,孫堅來向袁紹和城中諸侯告辭道:“堅身染小疾,yù歸長沙,特來與諸公作別。”
袁紹聞言笑道:“我知文臺所患何症,如何醫治。”
孫堅不解其意疑惑道:“盟主博學多才,竟能jīng通醫術?”
袁紹胸有成竹道:“文臺之症乃傳國璽所害,只要交還寶璽,不藥而癒矣!”
孫堅大驚失sè道:“盟主何出此言?”
袁紹正sè道:“我等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就該當眾取出留於盟主處,待誅了董卓再交還於朝廷。如今匿藏而去,意yù何為?”
孫堅知道此事自己不佔理,更不能承認,要緊牙關道:“玉璽不在我處,盟主又叫我交還何物?”
袁紹問道:“建章殿井中之物可在文臺手中?”
孫堅沒想到袁紹竟然知道的如此清楚,竟然連得璽地點都說出來了。他一邊思考袁紹如何得知此事,一邊硬著頭皮道:“我本無此物,盟主何必強行相逼,汙衊於我?”
袁紹道:“文臺不必否認此事,還是速速取出,免得自生禍端。”
孫堅不信鬼神之說,指天盟誓道:“我若真得此寶私自藏匿,異rì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帳中諸侯見二人鬧僵齊勸袁紹道:“文臺立下如此重誓,想必並無此事。”
袁紹見諸侯心向孫堅,便將告密之人喚出,手指其人問孫堅道:“昨夜打撈之時,可有此人在場?”
孫堅昨rì挨個囑咐士卒不要外傳,自然認得告密士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