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不敢回去。
可以說溫侯呂布雖然名聲依舊廣大,但卻是無容身之所,而且經歷過丁原、董卓兩事之後,天下間還有何人敢是收服呂布這頭猛虎?
這樣的情況之下,呂布就是領著重新聚斂來的兵將返回了幷州。
幷州曾經是丁原所領,呂布身為丁原義子,更為重要的是,昔日呂布在時,數次擊退冒犯的匈奴,保得幷州一州數年不被匈奴南侵。
所以呂布在幷州有大威望。
如今呂布歸來,自然有那不願意服從衛濤的太守選擇投靠呂布,剩下的人就算不願意投靠呂布,這個時候也不願意投靠衛濤。
縱然名聲不好,但呂布依舊是公認的天下第一武將。
“想不到竟然是呂奉先歸來,也無怪會是如此。”
衛濤微微搖搖頭,對於這個結果雖然無奈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恐怕我與奉先之間是免不得再是一戰了。”
衛濤也不記得歷史曾經是如何了,最多也就是記得後來呂布佔了徐州,而後在徐州敗亡。
本來就已經不可依靠的歷史,自然也不可能是成為依據,如今呂布到來,以呂布的性子,除非是自己投靠呂布,不然兩人之間就是難免是有一戰。
投靠呂布,怎麼可能?
雖然衛濤也是有投靠曹操的念頭,但也是認為曹操會是一統北方,而且曹操的志向也於自己誅滅異族,防止五胡亂華之舉的志向相同。
不說如今衛濤自己也是主政一方,這個念頭都是淡了幾分。
單單隻說呂布其人,就非是明主,衛濤如何會是願意投靠?
“主公所言不差,而且此次呂布恐怕也是得了謀士相助。”
荀攸微微點點頭,卻是說出了讓衛濤也是有些驚訝的話語。
“若是以呂布以往的性子恐怕不會是將主公放在心上,必然是提兵至河內,逼迫主公降服,若是不服,必定強行攻城,妄想一舉而定。如今所為卻是拉攏各郡太守,斷我軍在河內所得之助力,如此猶若斷我一臂。若是無有高人在旁指點,以那呂布性子,怎麼可能如此行事?”
“我倒是知道一人。”
衛濤點點頭沉默了一陣之後就是說道。
“上一次見得吾曾經與其一言,昔日孟德曾經遇得以人,姓陳名宮,字公臺,其人頗是有謀略。不過後來陳宮自認為孟德非是明主,故而離去。當時孟德曾言,此人極有可能是在幷州,如今呂布如此反常,恐怕是得了那陳宮之助也。”
衛濤這話不盡不實,之所以知道陳宮自然是因為衛濤兩世為人的緣故,不過在衛濤看來,恐怕除了陳宮之外,也不會有多少智謀之士願意往投呂布。
“陳宮?我倒是聽聞過此人名聲,若是此人的話,那可就是麻煩了。呂布雖然勇力,然卻無謀,可以計趁之,若是得陳宮之助,便是如虎添翼也。想要再是取勝,恐非易事。”
荀攸也是微微皺眉。
“若是如此,之前讓周公瑾三人相助黑山軍卻是有些不妥。如今唯有典韋一人在,不知道能敵呂布否?”
卻是荀攸下意識的就是將衛濤排除在外,在荀攸看來衛濤還是少親自上陣殺敵才對。
如此算一算,想要抵擋呂布恐怕還真的是不大容易。(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間計
“嘿嘿那呂布的本事的確高強,不過俺典韋這些時日以來,武藝又有精進,就算是呂布也要打過再說!”
典韋平日只在衛濤身旁護衛,對什麼事情都不發一言,不過這個時候卻是忍不住笑著說道。
雖然典韋是如此一說,但荀攸也不是他人一說就是動搖的人,微微搖搖頭就是勸說道。
“若不然主公將張遼和趙雲兩位召回如何?”
“呵呵公達先生不必如此,雖然無有文遠、子龍在,但不是還有文則,公明在嗎?再說我手中落月戟也未必就是怕了呂奉先。不過公達先生,這一戰的確是我們落了下風,呂奉先天下名將,光芒奪目,如此卻是將其他人的光芒全都掩蓋。”
衛濤倒是一笑,沒有荀攸那般的緊張,但很快衛濤臉上的笑容就是猛地一收。
“你可知他其麾下有數將,皆是勇健,尤其是高順、曹性二人更是非凡。高順,領兵奇才也,其所練陷陣營雖只八百人,但號稱‘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吾曾見之,非言過其實也。而那曹性,一手箭術,百步開外,百發百中,三百步外,十有九中,若以之暗中隱於後軍襲之,恐無人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