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 激流勇退 月有圓缺,潮有漲落。社會現象,也往往如同自然規律,有盛必有衰。 一方面,假髮在歐美的新生代普及,就如時裝,一旦普及就不成其為 時裝。新生代漸對假髮的興趣趨淡,波瀾壯闊的嬉皮士運動到60年代未, 也開始步入未路,傳統的價值觀又重新受到尊重。 另一方面,香港的假髮業還在迅猛發展,港九假髮工廠遍地開花,大 小商場櫥窗的臘像和塑膠模特,均戴有各種顏色及造型的假髮,給人極盛 之感。 劉文漢在同業公會,表示出對香港假髮業的憂慮。同時,他不再擴大 生產規模,代銷合同也只簽訂短期的。同業中,有不少像他一樣的“先知 先覺”者,但大部分仍被假髮熱衝得暈頭轉向。 1975年9月22日,香港報章刊有一篇回顧性的文章——《假髮行業話淪 桑》,文稱: “在本港芸芸製造業中,如果以反覆之大變幻之速而言,相信沒有哪 一個行業能與假髮製造業相比。10年前假髮業只是處於萌芽狀態,在本港 製造業中僅是微不足道的一員,但在短短几年間,假髮業因緣時會,以令 人難以置信的步伐急速發展瞬息而達高峰。在1970年時,本港假髮外銷達 幾十億元之巨,在港製品輸出中已躍居第四位。但可惜的是,假髮業黃金 時代只如曇花一現。當其興旺時,發展一日千里,無與倫比;一旦衰落, 又如江河日下,一瀉千里,頹波劣勢,完全無法遏止。 “現時假髮業已打回10年前的原形,但有一點根本不同的是,10年前 它是新生的行業,如日初升,充滿朝氣;而今天則已是日落西山,氣息奄 奄。” 此時,香港假髮業開山鼻祖劉文漢,早已收山了。而許多假髮工廠紛 紛倒閉,入行晚者,損失慘重。 劉文漢經營過一段時期珠寶業,然後回到他的出生地澳洲發展。劉文
… 頁面 155…
漢在假髮業賺了多少錢呢?劉氏秘而不宣。據香港的澳洲華僑說,劉文漢 與他兒子羅蘭,把麥克拉侖瓦爾地區的一個大葡萄園買下,接著又買下當 地的一家釀酒廠,先後動用摺合2000萬港元的資金。 這家釀酒廠,在澳大利亞同業排第8名,年產優質葡萄酒200萬瓶,銷 注亞大地區,是香港酒類市場的暢銷酒之一。 劉文漢自豪地說:“就我所知,我是(西方)世界上唯一擁有葡萄園及 釀酒廠的華人。” 假髮全盛,風光不再。進入90年代,沉寂10多年的假髮又在香港悄然 興起。 金寶島 (香港)興業公司,執假髮業已有數年之久,銷路看好,盈利 頗豐。每個假髮的售價數百至上千港元不等,特優的要售上萬港元。 新時期的假髮業,與60年代的大批次生產不同,相當一部分是單個客 戶訂製的,如禿頂的假髮,髮套須與邊沿的真發有機地結在一起,色澤一 樣,可達以假亂真的奇效。客戶除本港的藝員、禿頂者、頭髮稀疏者外, 還有慕名而來的海外人士。 假髮梅開二度,充分顯示出香港人經商大錢不放、小錢不丟的風氣。
… 頁面 156…
第四十九章領帶大王 曾憲梓北望神州 曾憲梓與金利來領帶在內地名聲顯赫,金利來以名貴价昂而倍受大款 青睞,但又有幾個大款,捨得買國際名牌金利來呢?某香港人士,卻以不 屑的口氣說,香港白領階層根香不繫如此低檔的領帶;又說,曾憲梓在香 港的大富豪中,根本排不上號。事實真像他所說的嗎? 香港跑馬場的招牌原有“英皇御準”的字樣,如今,這幾個字已悄悄 地消失了。 筆者曾把本書的提綱給香港的同仁看,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甚感驚 奇:“你怎麼為曾憲梓列單章?他在香港的大富豪中根本排不上號!”其中 一位“指點迷津”,說最近公佈的香港華人富豪金榜,身家百億以上的有27 位,你至少漏了十多位沒給他們立傳,曾憲梓的資產排名,至少在三位數 之後。 難道一個人的價值,唯有以財富多寡來衡量嗎? 唯恐這個問題,在香港沒有討論的價值。我便說:“金利來須帶在內地 可是家喻戶曉,曾憲梓鼎鼎大名,甚至可與李嘉誠、包玉剛、霍英東等人 比肩。” 他們啞然夫笑,一先生說:“你去中環的寫寧樓看看,有幾多銀行或公 司的職員系金利來領帶?他們全身都是國際名牌。金利來是普羅大眾用 的。” 對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