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當歷史小心翼翼地揭開罩在身上多年的面紗、小心翼翼地還原其本來面目時,我可以說,即便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美聯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在駝峰航線上飛越最緊張之時,中美間的衝突就一直沒有中斷過。
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查詢目錄索引,調出有關中國航空公司在抗戰時期的檔案檔案,從航線開闢定奪到飛行任務制定,從文件函件、電報文稿到向“泛美”總部求援的航空零部件,直至物資裝箱貨單,全是由英文書寫的。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由羞羞答答的暗中支援、同情中國人民到完全和中國綁在一起戰鬥,就在還沒有飛越和即將飛越“駝峰”之時,交通部有人對中航的泛“英文”提出異議,認為有損“國格”。
中國的事情歷來都是“失節”為大,哪怕是多大的事情也要冠以“愛國主義”、“民族驕傲”、“揚我國威”,“壯我國勢”,面對眾怒,在“愛國主義”大旗感召下,交通部曾嚴令中國航空公司:貨單、艙單和定貨單,一律要用漢語書寫。
對此,邦德曾向中航總經理王承黻及頂頭上司交通部提出異議,王承黻也知道事情遠不是變換個中英文這樣簡單,但毫無辦法,從上到下,大小官員們的口徑如出一轍,都是義正詞嚴地回答:有損國威、國格的事情,中國絕不讓步!有人說得更嚴重,愛國的熱血青年不答應!
以邦德為代表的美方拗不過,也只能如此。
恰好,公司待修的DC…3急需要六個汽缸,這個東西國內肯定找不到,必須從美國進口。用漢語寫成的配件單由中航報到“泛美”總公司採購部。
一個月後,漂洋越海的輪船在加爾各答卸下的一批貨物中,有六隻大火鍋格外引人注目。據說,當時連在碼頭裝卸貨物的印度工人都對中航辦事處的人說,你們國家打仗那麼吃緊,還要從美國進口這麼多的火鍋!
據說,進口“火鍋”這件事情把王承黻都弄得一頭霧水。他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吃火鍋,重慶是最有名的,運送《租借法案》分配的物資噸位這麼緊張,是誰為了討這點口福,竟然不遠萬里遠涉重洋,從美國這麼遠的地方往回運這個,這,究竟是誰幹的?膽子也真是太大了!
難道又是那個孔大小姐,她連木瓜都敢透過“駝峰”往回運,還在乎幾個火鍋!
等到查明真相後,令人啼笑皆非。
虛無的民族主義導致貨單的改寫,中譯英的錯誤直接造成飄洋過海抵達的大火鍋,自從“火鍋”事件後,再沒人命令中航必須使用漢文指揮、排程這件事情了。
美國人——紙老虎?
不管美國軍隊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是怎樣一敗塗地,但有一點必須承認,那是由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組成的一支團隊。
而鮮明的個性,總會出現激情的創造。
據云鐸老人回憶,和老成持重、道貌岸然、不露聲色的英國人相比,美國人實在是好打交道得很。
“當年在加爾各答,經常打交道的,是美方蘇瑟蘭德少校。那少校心直口快、口無遮攔,隨心所欲、三言兩語、快速成交,那個蘇瑟蘭德,動輒就說,給你一張機票吧,你去美國一趟,一切就可解決。那美國,隔著幾個大洋,那麼遠,又是戰爭年代,走一次那麼容易,那個蘇瑟蘭德說得跟玩似的。和他們打交道,只要是單一的,都好說話。飛機降在要麼是美國人的機場、要麼是英國人的機場,只要一落地,都會有人來幫助你,加油、加水,吃飯,基本是有求必應、有難必幫,跟現在的110似的。就怕落在既有英國人又有美國人的地方,誰都不出來幫你。你以為,他們是盟國,就好啊,才不是吶,互相看不上。”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對撞”(2)
老人是這樣講給我的。
鄭平老人也說過一件事情。
1944年6月16日,河南新鄉,上午8點,正在醫院裡養傷的國軍78軍上校作戰科長鄭平突然被空中傳來的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驚動,在廝殺的戰場上出現飛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只是今天這聲音有些特別。
在護士的攙扶下,上校走出門外,一架從沒見過的大型飛機擦著樹梢,眨眼之間就落到了旁邊的機場上。
“來了這麼大的一架飛機,快去看——”居住在機場周圍的鄉民們洪水般地往機場湧去,鄭平也夾在人流中,一拐一瘸地走向機場。
近了,越來越近,當鄭平走到跑道旁時,一架巨大的飛機出現在眼前。在部隊,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