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1/4 頁)
�叱雋獎恫恢埂�
聯合王國的目的就是想要讓蝦夷師團計程車兵有一種榮譽感,只要能夠成為聯合王國中的一員就是萬般榮耀。
陸戰隊成員死亡家人獲得的補償也很豐厚,除去鉅額的金錢補償之外,其一名嫡系子女可以直接成為蝦夷公務人員,另外在升職方面也優先考慮。
另外陸戰隊成員也並非永久擔任,五年,只需要五年的時間就可以選擇退役,或者成為陸戰隊正式軍官。
退役之後的好處也有很多,普通士兵回到本地軍隊(蝦夷師團)可以直接成為少尉級軍官(留在陸戰隊只是最基層軍官,並且升職上也比蝦夷師團困難很多)。
如果是陸戰隊的軍官可以在回來之後軍銜直接提升一個級別,無限制的提升,也就是說不管你在陸戰隊是中尉還是中校,回來之後都可以提升一級軍銜,至於職位問題,如果有空缺則優先填補。
相比較軍方,迴轉政府部門則容易很多,最起碼不用和其他人競爭職位,畢竟如果沒有職位只是一個軍銜也是沒有用的。
普通士兵回來之後可以直接擔任副鎮長級別的公務人員,以上的軍官可以隨著級別的不同擔任不同的政府官員。
雖然不可能提升一個級別,但是卻可以保證有職務,哪怕當時沒有等待起來也比軍方速度快很多,畢竟軍方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職位很有限想要騰出來不是很容易。
政府雖然同樣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是架不住他的坑很多,蘿蔔替換的很快,因此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還是很容易的。
蝦夷越來越正規化,港口已經修建完成,現在政府正在修建網走市,作為未來蝦夷的行政中心,這裡必然要好好建設一番的。
港口的修建很快?已經很慢了,畢竟這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充一下而已,也許是網走市的市長有先見之明,他當初在建造港口的時候已經留出擴大的基礎,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如此快速的把港口擴充完畢。
兩個行省必然不可能只有一個港口,因為未來的蝦夷必定貿易興盛,因此在總督山口騰一的命令下,兩個行省一共興建起八個大型港口。
事實證明山口騰一的做法是正確的,幾年之後這件事成為對山口騰一最大的讚譽,當然那時候的山口騰一也不像現在這樣籍籍無名。
隨著政府的完善,稅收系統也開始在蝦夷施行起來,和聯合王國本土的稅收不同,因為政府信譽不高的緣故,三大基金並沒有在這裡開設。
按照神谷賢一的說法,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但是最好是等醫院、學校都建設起來,政府的信譽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開始。
不過其他的稅收倒是可以開始,聯合王國對蝦夷地區的稅收要求則是:皇室的百分之五稅收(包括軍費、西伯利亞情報局、警衛局、內務部的撥付款)必須按時繳納,剩下的百分之十五政府稅可以暫時不上繳。
蝦夷此時很貧窮,絲毫沒有後世北海道的風範,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建設城市,三年免政府稅是內閣政府對蝦夷地區的優待。
另外作為第一位海外殖民總督,無論如何山口騰一也許要前往一趟新西伯利亞,面見政府首相是小事情,但是見一次伊凡卻是必不可少的程式。
畢竟他還沒有向伊凡宣誓效忠,這樣的行為在聯合王國是非法的,只有真正宣誓效忠過伊凡的臣民才擁有成為軍人、公務人員的資格。
普通公務人員和中基層官員(軍官)可以對著君士坦丁家族的徽章宣誓,但是如同神谷賢一、山口騰一這樣的高階官員是必須面對面宣誓的。
不過考慮到此時蝦夷地區的形式這件事可以暫時擱淺,畢竟萬一總督來到新西伯利亞宣誓,回去後卻發現殖民地被其他人佔領就太尷尬了。
當然山口騰一的影響還沒有這麼大,即便他離開也不會對聯合王國蝦夷地區的勢力有太大影響,不過要說一點影響都沒有那是假的。
最起碼山口騰一離開之後神谷賢一會想辦法謀奪他的權利,要知道對於他們內部的爭鬥只要是不影響到發展,聯合王國都不會管理的,甚至有時候會縱容他們互相爭鬥。
蝦夷地區的發展很讓伊凡滿意,只是他有些擔心前往美洲的巴爾維諾,畢竟對方已經三個月沒有任何的訊息。
第二艦隊已經建設完成,不過艦隊司令人選的事情伊凡還沒有決定,國防部過來詢問過兩次,看到伊凡沒有回應就放到一旁不再理會。
其實伊凡是想要徵求一下巴爾維諾的意見,畢竟在伊凡的心中巴爾維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