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蒙古騎兵和哥薩克騎兵的確非常厲害,但也需要看在什麼地方,如果在平原即使是平等數量的俄羅斯精銳步兵也不是騎兵的對手,但是在城牆上來多少騎兵也沒有用。
雖然不滿意但是馬爾基安最終還是和洛多夫前往伊爾庫茨克,同時他們帶走四千奴隸和三千士兵,這樣一來剩下的三千士兵和以前奴隸倒是能妥善的安排。
切列姆霍沃有很多的空房子,這些都是當初建造時可以多建造起來的,只是沒有想到這麼多年來切列姆霍沃也沒有多少人進駐。
雖然有很多的空房子,但是想要一下塞進來一千人也不容易,最後狄安娜只能從一些大商人手中購買百餘套房子才把居住問題解決。
在伊凡沒有到來之前切列姆霍沃共有四千多人口,這時候新增一千奴隸,人口已經提升到五千餘人,當然那些房子並不是伊凡送給他們的,未來他們需要償還購買房子的錢財。
伊凡從卡盧加帶來的這五千人說是奴隸,其實他們都只是農奴而已,現在能夠居住在城內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驚喜中的驚喜,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拜託農奴的身份。
和擺脫身份相比購買房子的那點錢倒也沒有什麼,切列姆霍沃的城外也有大片的土地,不過和耕種的土地相比這裡更多的是草原和小樹林。
在切列姆霍沃不遠的地方有一條流向貝爾加湖的支脈河流,那裡有一個屬於切列姆霍沃管轄的城鎮碼頭,切列姆霍沃城的大部分糧食供應都是從那裡來的。
因為普加喬夫是騎兵的緣故,所以他們是直奔伊爾庫茨克,但是今日離開的洛多夫他們都是步兵,因此他們選擇的是走水路。
毫無疑問水路要比陸地速度快很多,日後三個城市之間的糧食供應、貿易必然是從水路進行,所以那條河是伊凡發展起來的關鍵。
伯爵領幾乎是圍繞著貝爾加湖,整個領地大約有人口三萬餘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哈薩克、蒙古人,不過這些人都居住在城外,真正居住在城內的還是俄羅斯人居多。
現在伊凡需要解決這些居住在外面的蒙古、哈薩克遊牧民族,因為他們一日不解決,那麼伊凡就一日不能在外面耕種、放牧。
這些事情和狄安娜沒有關係,她的責任就是妥善安排切列姆霍沃城內的事情,例如稅收、重組征服、治安官
西伯利亞東部的城市大部分都未成型,不過這對於伊凡來說是一件好事,他能夠肆意發揮前世的能力建設這裡。
城外的蒙古人和哈薩克人暫時不著急解決,把切列姆霍沃的問題全部安排好才能夠想其他,畢竟要先安內才能夠攘外。
切列姆霍沃市政府、稅務局、治安局,這三個是必備的部門,至於什麼農業局、貿易局、漁業局等等都可以推後再言。
其實在伯爵領漁業局是最重要的,畢竟這裡最數漁業最為發達,三個城市的居民也正是靠漁業才能夠生存下來,當然一旦蒙古人和哥薩克人的事情解決,那麼耕種和放牧的事情也就可以正式啟動。
既然把切列姆霍沃委託給狄安娜,那麼自然不能名不正言不順,在伊凡的家族印章下狄安娜成為切列姆霍沃的市長。
其實君士坦丁家族印章下的市長並不奏效,但那又怎麼樣?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日後切列姆霍沃的市民只認君士坦丁家族的印章而不是西伯利亞總督的指令。
所謂天高皇帝遠,在西伯利亞地區並不需要遵守莫斯科的那些條條框框,貝爾加湖周圍全部是伊凡的領土,而這三座城市裡也全部都是伊凡計程車兵,因此伊凡就是這裡的皇帝、獨一無二的皇帝。
當伊凡帶著伊莉莎走向還沒有成立的市政府時,大街上已經開始有人開始出門,此時切列姆霍沃的居民也明白,這些人雖然凶神惡煞一些,但是卻不會惡意的傷害他們。
不過如果全部人都這樣想就打錯特錯,等治安局成立的一天他們就會知道什麼叫做法律、什麼叫做治安。
因為來到西伯利亞地區的大部分都是罪犯和開荒者,他們要麼是凶神惡煞之人、要麼是退役士兵、僱傭兵,總起來說他們裡面幾乎沒有什麼好人。
這也是為什麼等治安局成立時會非常的繁忙,不過這些都是日後的事情,此時伊凡正巡視著切列姆霍沃的市政府的辦公地點。
這是一處三層的小樓,有些殘破不說、房間也不是太夠,因此考慮一下伊凡決定把現在居住的地方騰出來給狄安娜作為市政府的辦公地點。
反正自己也不會在這裡常住,等伊爾庫茨克那邊安排好自己就會離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