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住了。 衝進門來的紅衛兵看到他家滿屋都是古董;紛紛嚷道:“四舊!四舊!砸掉!砸掉!”把那些珍貴的西洋瓷器一件件從陽臺上扔下去;摔個粉碎;年代久遠的古錢幣;在他們手裡一掰就是兩瓣!幸好頭一批抄家者還沒有發現他的青銅器;但是李蔭軒不敢絲毫怠慢;誰能保證下一批抄家者也不會發現呢? 李蔭軒終於拿起了電話;向上海歷史博物館的馬承源宣佈了自己的決定:將所有藏品全部捐給國家。博物館的同志急急來到李家;數藏品,造清單;裝箱運走。按照當時的政策;博物館只能代為保管;而不能接受捐獻。
整整兩天一夜;上博十幾個同志在李家忙得滿頭大汗;大卡車來回跑了六趟!到最後一車裝完時;李先生突然想起;還有一間房裡有十四箱明版書;連忙對上博的汪慶正講:“小汪;還有十四箱明版書;你們也一起拉走吧。”上博的同志當時已疲憊不堪;而且已跟司機講好這是最後一趟了———那時的行情決不是現在21世紀;那時汽車還相當寶貴;汽車司機差不多也是“半個皇上”;有事都要央求他們的———汪慶正有些無奈地說:“博物館只管文物;書籍嘛;請你叫圖書館來接收吧。”後來這十四箱明版書到底何去何從;也不得而知了。 1979年;國家開始落實文物政策。有一天;李蔭軒的夫人邱輝女士(南潯絲商鉅富邱家的後代)來到博物館;對馬館長說:李蔭軒先生已於1972年去世了。臨終前關照;如果文物有發還的一天;除了保留幾件藏品作為家中紀念外;其餘全部捐獻國家;不要報酬。邱輝女士說得非常誠懇;很堅決;感動得博物館的同志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1979年6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了隆重的捐獻儀式;向邱輝女士頒發了獎狀。現在邱輝女士已經九十餘歲高齡了;身體仍舊健康。他們的兒子遠在加拿大工作。她一個人住在離博物館不遠的重慶路上;天晴時憑窗遠眺;可與博物館遙遙相對;感情上似乎仍舊守在自家的收藏旁邊。 現在人們走進上海博物館青銅器館;可以看到許多藏品的介紹牌子上;都註明了“李蔭軒邱輝捐獻”的字樣。可能大多數的參觀者不會想到;他們居然是李鴻章家族的成員。
第36節 張愛玲的書激怒李家人
跟老李家的中年人聊天;必須是慢節奏的;而且必須保持相當的耐心。因為李家這個話題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沉重;沉重得近乎殘酷。他們往往鎖眉咬唇;一臉無奈;反而要問你:“怎麼說呢”或是仰頭看天;一臉茫然;似乎無法一下子從眼前回到過去。他們常常要費好大的勁;還是找不出最恰當的語言;來形容和概括他們的思緒和生活中國近代史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難以描述的時代。
這也難怪;因為若要講李鴻章;教科書上的結論早就下定了;用不著也輪不著他們李家的後代來操心;若是講半個世紀以前的歲月;那時他們還小;有的還未出生;只是從父輩那兒“承繼”了些片斷;若是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歷;他們往往又不堪回首;不願回首;甚至不敢再去觸控那些早已“止血”、“結蓋”了的傷疤 有的李家人則很聰明;他會眼睛一亮;把這檔子事一下子推給張愛玲———“你看過張愛玲的小說吧?她是我們李家的人;文忠公(李鴻章)的曾外孫女。她寫過不少書;寫那些破落貴族;裡面很多人物的原型都是李家的影子我們這一代人沒見過她;上一代見過;可是都不喜歡她”
“張愛玲膽子大;講了不少實話。有些內容別人不清楚;而李家的人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可是她光寫那些不好的;而沒有寫好的;可能她接觸的大都是些不好的;於是把李家的人得罪光了;連她的父親和舅舅都大光其火。很多人從此不再理睬她;當然她也懶得再理李家人。事實上她連張家人也懶得理睬;後來越來越孤獨”李家錦先生的這番話;還算說得客氣的。 但李家有的上了年紀的人不這樣看;而是說:“張愛玲寫的不完全是事實!有些是亂講!別聽她的!”“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她可好;什麼醜她寫什麼;還生怕人家不知道;哼!揭自己祖宗的家底;這算什麼本事?!” 有的更是一臉不屑:“她家沒落得早;後人沒能東山再起。她很巴結世家子弟;可是人家一看她那身奇裝異服;胃口都倒了。” 近年來;有位從香港回滬探親的李家老人李家皓對筆者說:“張愛玲寫小說是為了出風頭;她沒東西寫了;就專寫自家人;什麼醜寫什麼;而李家人出來工作的也不少;他們的掙扎和奮鬥她卻不寫;這算什麼?所以我們當年就不高興睬她她寫別人是病態;她自己本身就是病態我看她最後也沒有什麼好結果”
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