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他的原始面目;原來他是晚清重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侄孫;也是晚清湖廣總督李瀚章的孫子。他的祖父李瀚章是李鴻章的大哥;打太平天國的時候;曾在曾國藩的幕府裡辦理軍需(總理湘軍後路糧臺);是個辦軍需、籌糧餉的能手;資格比李鴻章還老呢!老太爺對清廷有功;後來仕途一路青雲;當過湖南巡撫、浙江巡撫、江蘇巡撫(相當於省長);還當過湖廣、四川、漕運、兩廣共四個地方的總督;尤其在湖廣總督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三年。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大官了;差不多相當於解放初的華中區的書記了。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個縣太爺還能掙十萬雪花銀呢;何況掌管好幾個省的總督呢;賺它八千畝地;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其實;自從太平軍1853年打到安徽;李氏家族就整個地被綁上了戰車;不僅是李鴻章、李瀚章;他們六兄弟中的李鶴章、李鳳章、李昭慶;包括瞎了眼的老四李蘊章;全都置身於戎馬倥傯之中。他們的老爸李文安;原在京城裡當官;是刑部(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司法部)的中層幹部;也被清廷從北京派回老家辦團練(地方民兵);還沒等到打敗“長毛”;就死在團練的崗位上
從此老李全家就從一個書香之家;演變成一個軍旅之家;後來又從一個軍旅之家;演變為一個官宦之家。李鴻章則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成為清廷倚為右臂的一代名相。儘管他們的祖父一代;還是個半耕半教的私塾先生。
封建社會講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作為宰相的侄孫,李國光沾點兒光還不是正常的嗎?不沾光倒是不正常的了。他的祖父李瀚章思想守舊;木頭疙瘩;不像李鴻章有辦洋務的經驗;掙了錢知道往沿海大城市裡搞點投資;比如在上海買棟大房子;還買股票李瀚章有了錢只知道在安徽老家買地;到他1899年去世時;名下已有四萬多畝地了。他有十一個兒子;所以每個兒子分得了四千畝地;同時給每個兒子在鄉下置辦了一座大宅院;少則三進;多則五進、七進。李國光雖沒去住過;但他聽父輩說過;那都是在當時不得了的好房子;可知“半個安徽是李家的”、“宰相合肥天下瘦”;這些民間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李國光是李瀚章的第七個兒子李經灃的獨養兒子;同時兼祧兩房(老五李經沅無子;過繼李國光為嗣子);所以到了李國光繼承家業的時候;名下理應就有了八千畝地和兩座大宅院。說他是個八千畝地的大地主;還冤枉嗎?
不幸的是;當時他只有七歲;而且在十二天內;接連死了兩位老爸:嗣父因病死在北京;而生父卻因臨近年關要洗澡;就在屋子裡生個炭火盆取暖。他對妻子和傭人說:“你們都走吧;我自己擦巴擦巴就行了。”結果這成了最後的遺言;他煤氣中毒而去世。
那時他家已住到天津;出喪的時候;一個七歲的孩子拿著哭喪棒;披麻戴孝地走在送葬的隊伍前面;後面跟著兩個寡婦和兩具棺材人家家裡在過年;他家裡哭聲震天。畢竟是李家;前來送葬的人成團成旅;人們在馬路上排了長長半條街;吹鼓手把小號吹得昏天黑地;在當地傳為一大新聞。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李家到李國光正是第三代!
“那後來的日子”
“簡單說吧;後來就是孤兒寡母地過日子。雖說有八千畝地;七歲的孩子;又奈若何?全靠鄉下的賬房打理。京城裡雖說還有大伯父李經畲;但已年邁體弱;民國後不食周粟;已靠變賣故物度日;何況與家父又不是一個母親生的;就不能指望什麼。太平日子還好說;兵荒馬亂的年頭;鄉下農民都逃難了;土地也荒蕪了;賬房報上來的數字永遠是年年歉收。所以到了1947年我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時;還要靠業餘去一家報社搞搞校對;調整調整版面;打打工;才能維持學業”
換句話說;整整八千畝土地;就這麼不知不覺地沒影兒了。
“就這麼糊里糊塗地沒有了?” “就這麼糊里糊塗地沒有了!”他斬釘截鐵地把兩手一攤;一臉“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表情。
這在有正常思維的人看來;此話誰信呢?這要是在“文革”中寫成交代材料的話;不被紅衛兵往死裡打才怪!解放那年他才二十二歲。
筆者本無興趣打探人家的私事;尤其是事關家族財產的敏感問題。但是要弄清像李鴻章這樣的中國超級大宅門的實情;不弄清他們的家底;如何能瞭解豪門的“霸氣”?李家事;歷史地來看;原本也不是李家的“自留地”;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學問大著呢。於是只好賴著不走;“逼”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