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全國輿論的唾罵;從巔峰跌落;成了個閒官;正奉命在總理衙門內行走;沒什麼實權了;況且身體真的是日見衰老。他在京城沒有大宅門;就住在東城賢良寺;當初門庭若市的場院;現已變得門可羅雀了;這是他一生仕途中最狼狽的一段歲月。初接這個差事時;他一口回絕;當天就上書推辭;說是年紀大了;精力不濟;請另找高手。但是清廷不依;非他不可;那麼就只好服從。
李鴻章的本質是個忠於清廷的臣僚;聽不得三句安慰和鼓勵的話;也受不得人家一點恩惠;一旦清廷說寄厚望於他;他就忘了罪臣之身;精神又抖了起來。其實對他來說;剛打完了一場敗仗;打掉了一支艦隊;再輝煌的頭銜都抹不掉敗將的陰影。以敗將的身份出皇差;怎麼說也有點彆扭的成分;但大清王朝拿不出像樣的人物來;何況俄國公使還指名道姓地要李鴻章前去;那就更非他莫屬了。
可惜這個差事對於這個七十四歲的老人來說;實在是太沉重了;因為對手太狡猾;太強大;而他的後盾太無能;太薄弱;使得他這個一輩子幹洋務、辦外交、主張學習西方的人;弄到最後都弄得不是個滋味。他一生只出過兩次國;一次是赴日;去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第二次就是這次的歐美之行;表面上紅紅火火;熱鬧非凡;威勢大振;但其中弄了個《中俄密約》;事情就複雜化了;後來照樣鬧了個人仰馬翻;不可收拾。 出發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這支由四十五人組成的龐大的“頭等欽差”隊伍;包括了李家父子三人;除了李本人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即李經方和李經述。原先清廷念及李鴻章年紀已大;此行大約要半年時間;特別安排了李的親生長子李經述隨行;路上好有個照顧。
可是老李認為此行萬里意義非同一般;他要大有作為;何況還有秘密使命在身;得有絕對可靠的人在身邊。李經述未曾出過國;在國內官場也不曾出頭露面;履歷太淺;未必能當好助手;於是在奏請朝廷允帶隨員時;除了于式枚、羅豐祿、聯方等外;還提出把李經方也帶上;因李經方幹外交已經多年;既是翻譯又是助手。此本細節問題;誰知有人還真當成了回事。 劉晦之在《異辭錄》中記下了李鴻章與清流的老祖宗李鴻藻的一段交鋒。
李鴻藻對李鴻章帶兩個兒子出國很不以為然;認為他太張揚了;曾當面指責李鴻章:“父子兩人同日受命;主恩隆甚;你已經夠風光的了;何必還一定要帶伯行(李經方)呢?”此話要是由別人來說倒也罷了;出自李鴻藻之口;就惹得李鴻章大發雷霆;翻起他的老賬來。原來當初中日議和時;李鴻章本不願去那萬劫不復之地;在清廷面前表示推辭;但辭氣之間又不無躊躇;這時李鴻藻勸他:“好自為之。所不與公禍福與共者;有如天日!”然而和約一定;李鴻章大受攻擊;李鴻藻也是落井下石的貨。當初就食言;如今竟還有臉出來指手畫腳;李鴻章氣不打一處來;“二公因之大椋�薄! �
然而一出國境遇就兩樣了。這個出使歐洲“頭等”欽差的使命;為老李吹起了一陣國際旋風。歐美各國無不知道他在清廷的分量;都為他的到來而大忙特忙;使他起碼過了半年的輝煌日子———所到之處;無不張燈結綵;鼓樂齊鳴;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隆重的接待;除了會談;還有各種參觀訪問;贈送禮物(清廷也準備了大量價值昂貴的禮物);參觀海軍、陸軍的檢閱和演練;一再令他眼界大開;頓開茅塞;恍入夢中。除了英國人不肯加稅;令他毫無辦法外;一路上心情基本上是愉快的。
在俄國敖德薩;欽差一行一下船就受到了俄國文武官員的盛大歡迎;一個公爵還專程到港口來迎接。到了彼得堡;主人安排李鴻章住進了一個商人巴勞輔的私人豪宅;安排飲食起居無不如同在中國一樣。沙皇在行宮接見了他;“引至便殿;賜坐暢談”;一副友好近鄰的樣子。
在莫斯科舉行了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後;各國使臣入宮慶賀時;李鴻章又被安排在最前面;還有授予寶星(勳章)“頭等第二;大小兩枚;皆鑽石密嵌”等節目當然;這些煞費苦心的安排都是有代價的;“老毛子”有“老毛子”的算盤。 在德國;李鴻章一行被安排住進了柏林豪華的愷撒大酒店;“凡口之於味;目之於色;耳之於聲;莫不投其所好”;甚至連李鴻章喜歡抽的煙和喜歡聽的畫眉鳥叫;都考慮到了。寢室的牆上高懸鏡框;左邊是李鴻章;右邊是俾斯麥;極盡籠絡迎奉之能事。接著德皇威廉二世和前“鐵血宰相”俾斯麥都出來接見;贈予“紅鷹大十字頭等寶星”。在德皇的行宮中舉辦的國宴中;李鴻章的位置又被安排在各國親王和太子之前的首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