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4 頁)
衛兵立正敬禮詢問道:“是,請問劉司令,電報內容發什麼?”
“以今病之景象,餘兄將不久於人世矣。軍國情勢迫切,餘兄舊疾突發,種種計劃未能躬親達到,不甚遺憾。還望少帥念及昔日之情,必要時伸出援手,扶助川軍,為抗戰出力,以洗刷內戰之恥!”劉湘拼力說完這一串話又昏了過去。
不久之後,劉湘又經搶救甦醒過來,更明白死神即將降臨,於是咬著牙一面吐血一面提筆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夫人劉周書,此信多為談世哲、世英兩兒讀書以及女兒劉蔚文讀書之事,更多是談離開人世之前的夫妻之情。
第二封是給出川抗日將士的,全文如下:
餘此次奉命出師抗日,志在躬赴前敵,為民族爭生存,為四川爭光榮,以盡軍人之天職。不意宿病復發,未竟所願。今後惟希我全**民,在中央政府及最高領袖蔣委員長領導之下,繼續抗戰到底。尤望我川中袍澤,一本此志,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以爭取抗戰最後之勝利,以求達我中華民族獨立自由之目的。此囑。
寫完遺囑之後,劉湘心力交瘁,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過來,直至月20日下午8死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中國的四川之王,民國一級上將劉湘才剛剛舉起抗日大旗,送川軍出川不久便撒手人寰,終年僅五十歲。
川軍內戰多年,致使四川各地連年峰火狼煙,民不聊生,是以川軍惡名遠播。不僅名聲差,而且戰鬥力也是公認的差,無論是對紅軍還是中央軍,除了慘敗、大敗,沒有更值得外傳的戰績。
然而,這一切都因為劉湘而改變了。
“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87日,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會上各方主戰主和猶豫不決,劉湘慷慨陳詞近2時:“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同年825,劉湘釋出《告川康軍民書》,號召四川軍民為抗戰作巨大犧牲:“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四川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自此之後,川軍便有了自己真正的戰鬥之魂——驅逐日寇,還我河山!
川軍各將領紛紛請纓抗戰,從將軍到小兵,無數人出川前都預立遺囑,誓死報國!
“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公遺訓深深刻在每一位川軍官兵心頭,義無反顧地走出四川家鄉,踏上抗日戰場,迎向日軍兇猛的炮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萬里長城,守衛自己的祖國!
雖然川軍依然裝備極其簡陋,但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他們用自己對民族的忠誠、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實現了作為軍人的價值,證明了川軍的強悍與堅不可摧,因為他們是一支有戰鬥之魂的軍隊!
第二百一十二章 奢侈裝備 財政問題
王旭收到劉湘電報時,便知道劉湘將不久於人世了,T感,楞楞地直看著那封電報。
旁邊的陸小飛看到王旭這模樣,提議道:“少帥,是否需要讓我們在漢口的人和劉司令取得聯絡,看能不能幫得上川軍?各方面的情報都表明,川軍目前的情況似乎不太妙。”
川軍的情況豈止不妙,可以說已經被中央給整編了。利用川軍抗戰的決心,蔣介石任命劉湘為七戰區司令長官,將川軍編成第二十二、二十兩個集團軍。不久之後,從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團軍便被調往山西,劃入閻錫山二戰區,由川江出川的二十叄集團到達漢口時,蔣介石又將其劃歸程潛第一戰區,成功支解川軍,奪了劉湘的軍權。
劉湘將死,川軍必然會歸屬中央軍的戰鬥序列,這點王旭是非常明白的,緩緩搖頭對陸小飛說道:“事以至此,沒有那個必要了。雖然川軍已經歸屬中央軍的戰鬥序列,但是劉公拜託我向川軍伸出援手,所以今後方便的時候務必盡力幫助川軍!”
王旭原本就有和劉湘簽訂了一系列的軍火銷售協議,逐步改善川軍的武器裝備。如果中央不阻止,王旭並不打算停止這一系列的協議。想來蔣介石不但不會阻止,反而會十分歡迎的,因為他肯定會很樂意看到自己控制的川軍實力逐步增強。
出售武器裝備對衛**非常有敵意的中央軍一部,看起來實在是愚蠢之極的舉動,衛**內部高層也很是反對,不過王旭非常堅決,沒有撕毀先前和劉湘簽訂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