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11日到14日,陳策等連續報告中山先生陳炯明部隊的動向,證明其正在準備叛亂。在陳發動叛亂的前一天,陳策還電話孫中山先生,稱陳軍已經進入作戰位置,即將發動對總統府的攻擊!這時,陳軍中的前敵總指揮也暗中通報,派人送來訊息,提醒孫先生撤離,而孫先生不為所動。事後,陳策才知道孫中山把這一切都當成了陳炯明故意施加壓力的手段,於是堅決不肯示弱。這種大英雄的思維方式和毛澤東在城南莊遭轟炸的時候想去揀炸彈皮一樣,令人哭笑不得——順便說一句,很多人認為這一次孫中山北伐是孤軍奮戰,實際上他是和張作霖南北夾擊。張本來模稜兩可,孫中山給他一信,信中說:“革命黨是不怕失敗的,因此這回討伐直系由我們先發動,奉天只要扯扯後腿就行了。因為我們失敗了,還可以再幹,不要把雨公一生事業給毀了。”結果講義氣的張作霖十分感動,當即決定出兵,張派到孫處聯絡的代表是韓麟春,也是一位名將,曾經先於張學良戒菸成功,後來在黑龍江隨馬占山將軍和日軍作戰中陣亡。
孫中山在永豐艦上指揮平叛,最初駐紮在黃埔。但陳炯明勢力強大,廣州衛戍司令魏邦平、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先後反叛。特別是7月9日,溫樹德率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大艦叛離黃埔,海軍陸戰隊亦投降叛軍,與海軍互為犄角的長洲要塞陷落。孫中山決定突圍,以蔣介石為總指揮,但因為蔣出身陸軍,實際艦隊行動還是由陳策負責。7月10日凌晨,陳策指揮各艦開始移動,以永豐艦率先突進,楚豫、同安、豫章各艦跟進,夜暗中與叛軍車歪炮臺發生激戰。天亮後,永豐艦接連中彈,一發炮彈擊穿駕駛臺側面鋼板,險些將指揮戰鬥的陳策、蔣介石和馮肇憲艦長炸死。該艦先後有五人陣亡,十餘人負傷。根據當時紀錄,時孫中山“站立甲板上,向炮手親示以瞄準發射之方法,未幾又為傷員施治”——孫先生指揮炮手射擊?不奇怪,外國人叫孫先生什麼來著?BigGunSun——孫大炮啊!敢打大總統還了得?據說國民黨得勢後徹查是哪門炮打的永豐艦,然後為了懲罰舉行個儀式,拿封條把大炮炮口封了。
嘿,也夠形式主義的。
在陳策的指揮下,永豐等艦突圍成功,進抵白鵝潭。這裡地近租界,陳不敢來攻,孫中山希望在此地等待北伐軍回師。
7月19日,永豐艦遭到魚雷襲擊,經查發現為陳炯明部江防司令周天祿收買工程師徐直等製造魚雷,進行襲擊。有人認為徐所用為水雷,是對海軍武器不熟悉所至。水雷為固定或飄浮之無定向武器,魚雷方可瞄準發射。徐用小火輪潛至白鵝潭放雷攻擊永豐艦,顯然不是水雷。幸運的是當時正值漲潮,永豐艦起錨移位,結果魚雷未能命中,觸水中雜物爆炸,徐為陳策部下海軍捕獲——孫先生審了審,還沒怎麼地呢,陳策已經把人給斃了——後來我發現抓住人急著摟火是陳策的一貫風格。
民國海軍中的大英帝國爵士(3)
北伐軍回師起初勢如破竹——指揮官李烈鈞,就是審張學良的法官——但在韶關戰鬥中因為原屬陳炯明部的第一師反水而失利。8月9日下午,孫中山見大勢已去,在居正和程潛的勸說下偕蔣介石、陳策、陳群等離開永豐艦,乘英國摩漢號炮艦,由廣州赴香港,永豐號馮肇憲艦長也跟隨同行。
此後,陳策始終是孫中山在海軍方面倚重的左右手。
三
14-3孫中山在中山艦,其艦首有青天白日徽,這是陳策所部廣東海軍的特點。
陳策追隨孫中山,忠心耿耿,不但英勇善戰,而且清廉自守,應該算是革命者吧。可是他偏偏一生和以革命為職業的共產黨不合拍,陳策是典型的國民黨右派。
離開廣東以後,孫中山去了上海,組織軍隊,在張作霖的支援下——張作霖豪爽,雪中送炭,幾十萬幾十萬的給孫先生送軍餉,想想張學良資助劉長春參加奧運會,這父子二人都有千金散盡的古俠士風度——順利打回廣州,陳炯明抵擋不住,跑到惠州煲湯去了。
1923年2月,孫重新成立了大元帥府,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第三次在廣東主持革命軍政府。隨即提出三大政策,開辦黃埔軍校,勵精圖治,各方面都走上正軌。陳策,依然是孫在海軍中信任的第一人,任廣東艦隊司令。他獨出心裁,每艘艦艇的艦首兩側都漆有青天白日徽,成為廣東海軍的一大特色。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3日,廣州革命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這艘戰艦屢經風霜,於抗戰中戰沉金口。上世紀9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