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就失去鬥志而丟掉陣地了。俗話說“老兵怕槍,新兵怕炮”,十九路軍倒不是新兵,但是基本沒有重武器作戰經驗,日軍的這條戰鬥總結有一定道理。
3-5一二八事變中的日軍八九式坦克
其實,這種戰車的設計並不怎麼出色,造型笨重,佈滿碩大鉚釘的車體宛若巨型蟾蜍,作戰中在山西原平第一次遇到裝備37毫米反坦克炮的中國軍隊姜玉貞旅,被打得落花流水,日本陸軍裝甲部隊的招牌人物百武俊吉大尉當場陣亡(同時還陣亡了另外兩個戰車中隊長)。
這個百武俊吉和重見伊三雄是日軍早期戰車部隊中最出色的兩個指揮官,分別擔任第一、第二獨立戰車中隊的中隊長。如果百武不死,估計到太平洋戰爭和重見一樣,也能混個裝甲旅團的旅團長了。這種八九式戰車在上海受到好評,關鍵原因還是它的設計重點恰好適合當地戰場。例如,它17毫米的正面鉚接裝甲如果被平射炮擊中很容易被摧毀,可基本沒有平射炮的中國軍隊,其輕武器卻無法擊穿這種裝甲;它2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動作遲緩,連日本士兵都譏笑其為“鐵牛部隊”而不是自稱的“鐵獅子部隊”,但這個速度伴隨步兵前進正好夠用。
不過,這份報告中,也沒有八九式坦克遭到攻擊損失的紀錄。
這樣,薩也基本死了心,估計即便真有這樣的戰鬥,也已經隕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吧。
誰想無心插柳,日前到大阪日本橋吃“錦鴨料理”,出門的時候忽然看到右廂有個小書店,便隨手買了幾本舊書,其中一冊2002年第3期的《丸》雜誌(總683期),裡面有個《日本裝甲戰鬥車輛》的特輯,有一篇裝甲兵專家三味由紀雄的文章(P76)恰好提到了這次戰鬥,證明這並非子虛烏有,日軍的八九式戰車確實在戰鬥中吃了中國軍隊的苦頭。
這篇文章描述的是八九式戰車開發和使用的過程,內容頗為枯燥,但是談到促使日軍為這種戰車開發柴油發動機時,提到其原因之一是一二八事變中與中國軍隊的一次戰鬥證明了其汽油發動機的生存力不足。
按照文中的描述,這次戰鬥是日軍的後方陣地遭到了中國軍隊的奇襲,交火中日軍的一個戰車停車場也遭到打擊。這時,日軍在該車場的戰車都處於“保管”即維護狀態,無法投入戰鬥。中國軍隊的炮彈也沒有命中日軍戰車,但還是給它們帶來了滅頂之災——中國軍隊用迫擊炮猛烈攻擊了慌亂中的日軍,其中一發炮彈恰好命中戰車佇列附近一輛兩輪帶鬥摩托車。這輛摩托車立即被摧毀並起火燃燒,而烈火沿著地面的汽油滴跡延燒開來,停放在一旁的八九式戰車也被引燃殉爆。
89…2。jpg淞滬戰場上讓日軍膽寒的中國迫擊炮兵
區區百餘字,沒有時間、地點,也沒有具體被摧毀了幾輛八九式坦克,但戰鬥過程描述得頗為清晰,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正是這次戰鬥讓日軍痛下決心,開發柴油機動力的主力戰車。
十九路軍奇襲日軍戰車之謎(4)
然而中國當時在前線的十九路軍和第五軍,都沒有戰車部隊,也不曾提到在這次作戰中有戰車部隊和日軍交手。難道是日軍看花了眼,把第五軍的卡車當成了裝甲車?
還有一種可能是日軍所說的並非克魯斯丁裝甲車,而是卡登?洛伊德(carden…loyd)兩棲裝甲車。宋子文組建稅警總團的時候曾從英國進口了24輛,1929年交出了18輛給新成立的陸軍機械化學校,手中的另外6輛不知所終,或曾參加過一二八抗戰。由於稅警總團不屬於正規軍,它的戰史比較混亂,缺乏這方面記載也是可能的。
3-10中國軍隊的卡登?洛伊德戰車,水陸兩用,可惜裝甲太薄弱,總重量只有2。5噸,考慮到十九路軍曾靠機槍手榴彈就收拾了同為2。5噸的日軍裝甲車,這種戰車在實戰中作用不會太大。
根據十九路軍的作戰史料,此戰頗有可能是發生在2月15日的夜襲錢家灣戰鬥。
2月中旬,日軍久留米旅團等援軍到達後發動的第二次總攻,十九路軍在顧家宅等地與日軍反覆拉鋸,最終依靠各部頑強的抵抗和對江南水網地帶的熟悉擊退了日軍的攻擊。15日,六十一師副師長張炎為了清除日軍出擊據點,指揮所部夜襲位於敵軍戰線後方的錢家灣,其戰況記錄如下:
“夜襲錢家灣”的方案在張炎副師長心中已定。晚10時,他親自帶領兩個營,悄悄地接近日軍宿營地,先摸掉敵人崗哨,由士兵組成的敢死隊,人人身上澆滿汽油,綁上手榴彈衝向敵營。隨著一片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