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斃的日軍共計五人,九九式司令部偵察機根本裝不下。當時中國空軍號稱萬國牌飛行部隊,黃渭雄可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從又修又看新鮮的勁頭,這“天皇號”顯然是架他老兄沒見過的古怪玩意兒。
其實看對這架“天皇號”的描述,裡面真是迷霧重重。
首先,有的說法擊落的是架轟炸機,可“天皇座機”怎麼會是轟炸機呢?這天皇是不是也太窮了點兒?而且,天皇在日本,抗日戰爭其間從來沒來過中國,他的座機怎麼會跑到中國來?
那麼,會不會就是一架普通轟炸機或者運輸機呢?但又有說法該機沒有武裝,而且裝潢豪華——這樣的飛機你到前線來幹嘛?就算是運輸機,也沒有“裝潢豪華”的道理啊,那還能裝貨嗎?再說,日軍的一百式運輸機是1940年才試飛的,根本不可能在1939年被擊落。
要說是要員專機,比如某個日軍司令長官的座機,這倒有點兒可能,當年日本華中派遣軍總司令塚田攻的座機也是讓中國軍隊的高射炮打下來的。但是,塚田攻那是在自己後方飛行,才疏忽大意被一二八師打了靶,這沙洋當時可是在日軍前線以外呢,哪個日本要員吃飽了撐的會往這兒跑?
再說了,那機頭上還寫著“天皇號”的字樣,就更荒唐了——要知道天皇在日本可不是能隨便當商標貼的,隨便提“天皇”那叫“大不敬”,有哪個飛行員敢把飛機改名叫“天皇號”?他活膩歪了他上頭的總不能都活膩歪了吧?
會不會是國民黨軍誇大了戰果?
直到我看到《朝日新聞》1939年6月5日對“天皇號”乘員葬禮的報道,才感到——恐怕這邊不是誇大了戰果,而是沒明白到底戰果有多大。
以下,就是這篇報道:
在我國航空事業留下偉大足跡,而凋謝於大陸前線天空中,卓越的六位勇士——渡邊廣太郎少將、藤田雄藏中佐、高橋福次郎少尉(以上特晉),以及泉澤延雄、粕谷佐助、新村寅次郎三官兵之共同葬禮十四日下午兩點鐘開始。
儀式在立川町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盛大舉行。
擊落“天皇號”背後的秘密(2)
放置六人遺骸的朝所內機庫裡面徹夜燈火通明,滿懷深切懷念的同僚們徹夜不眠為其守靈,自參謀總長親王殿下(即日軍參謀總長閒院宮——譯者注)以下,陸軍大臣、航空總監、東京市長、帝國大學航空研究所、朝日新聞社等各方面敬獻了一百多個花圈。接受各界公祭的、在祭壇上方懸掛的紀錄六人姓名的白幡,令人回想他們的功績。白木祭壇上遺骨的上方,六勇士的照片投射出凝固的微笑
原來這一戰擊斃的日軍裡面包括一個將軍。
不過,就是一個將軍,也犯不著這麼折騰吧?侵華日軍裡面,被打死的將軍可不止十個八個呢。第二天,《朝日新聞》接著進行連續報道,日本方面在東京為死者舉行慰靈飛行,擔任駕駛員的是臂纏黑紗、兩眼紅腫的日本著名飛行員飯沼正明。前一年,飯沼剛駕駛神風號從東京飛到巴黎,創造了國際航空聯合會承認的飛行速度世界紀錄(94小時17分56秒)。
這一點兒都不奇怪,“天皇號”被擊落,不但打下來的飛機奇特,打下來的人也一樣的奇特
從哪兒說起呢?
二
說起“天皇號”被擊落的事件,恐怕第一令人好奇的就是這架“天皇號”到底是一架什麼樣的飛機。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它的真容吧。
1…2全長16。1米,高4。3米,寬21。56米,起飛重量9。9噸,雙發A…80RC空冷星型螺旋槳發動機,最大航程三千公里。對比這種飛機被稱作“巨型”在當時堪稱名副其實。
而這架飛機的外觀,顯得和大多數日本飛機格格不入,近乎方形的機頭、半埋式起落架、略顯笨重的前機身,都更像是歐美設計師的產品。
“天皇號”的確是一架頗為怪異的飛機。根據伊澤保穗所著《日本陸軍重爆隊》一書的描述,1939年1月31日迫降沙洋的這架飛機的原型,並不是日本製造的,而是義大利製造的菲亞特BR…20重型轟炸機。1937年10月,日本向義大利訂購了72架BR…20式重型轟炸機,用於對中國戰場的遠端轟炸。在日軍序列中,這種飛機的編號為“イ式重爆”(イ是日語中義大利的首寫字母),是1941年一百式“吞龍”轟炸機服役前日軍最大、航程最遠的轟炸機,曾參加對我國重慶、蘭州、永昌、漢中等地的多次轟炸。根據兵庫愛機協會桑原卓提供的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