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2/4 頁)
何的缺糧少餉了吧!當時被孫傳庭要求每戶交納一百兩銀子,都被他們視為勒索,但是再一想到如今應該交納的錢糧,他們都是一陣陣的苦笑和深深的後悔!
第454章轉變
雖然縉紳們的努力沒有任何成效,但是訊息傳到北京,卻是產生了另一個讓朝廷欣喜的副作用。那便是,原本還對鎮西軍抱有好感計程車子們,幾乎是一夜間全面轉成對立!在朝廷看來,士子和縉紳才是國家的柱石,易飛如此倒行逆施,完全將縉紳階級推向了對立面,恐怕是亡無日矣。
一時間,就連對國事都已經快要絕望的崇禎,也是再次恢復了鬥志。只要縉紳階級還在自己這邊,那大明依舊是可有用武之地。但是如今的朝廷已經不是三百年前那般如日東昇,如今的朝廷甚至連讓官軍保持最基本的忠誠的手段都已經快要喪失,那就是鉅額的錢糧,沒有糧餉下發,這些官軍計程車氣也是十分的可疑。而在鎮西軍不斷的崛起之際,尤其是在這一次將建奴主力幾乎聚殲于山西,威勢更是一時無兩。
在這種威懾下,官軍的忠誠性也就變得極為可疑。可能唯一讓他們還未叛變的原因,也是因為大明數百年來的積威,但是不同於崇禎的樂觀,文武大臣卻是覺得數百年的積威可能也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他們普通認為,官軍沒有叛變也只是因為鎮西軍並沒有開到他們駐守的地盤,一旦鎮西軍大舉東來,估計這些早已經被缺糧少餉,甚至賣兒妻女為生的官兵可能第一時間就會倒向鎮西軍。
有感於軍心民心都已經動盪,崇禎皇帝也是第一次開始反思自己的行徑。
十二月初,御史楊仁願上書,請命朝臣犯罪由刑部明正典刑,禁止東廠私下秘密逮捕。崇禎皇帝同意了,並說:“東廠所抓的,僅限於‘謀逆’。其餘犯法人事,自有法司機關處理。”同時也以此告誡錦衣衛,注意點兒。
同時,為了保住唯一還在朝廷手中的北方省,崇禎發二萬庫銀賑濟山東,免崇禎十三年以前欠稅,諭令有司如仍徵繳者明正典刑,百姓歡慶。同時,崇禎也是第一次開始正眼看普通百姓,命京伊賜京城貧民米布。在朝廷大軍收復開封、河南、歸德、汝州四地之後,崇禎也是大度的免開封、河南、歸德、汝州四府去年田租,其實真的也沒有什麼好收的了,四地百姓幾乎千不存一,想收也收不上來。
為了表明朝廷與野蠻對付士子的易飛不一樣,崇禎更是諭令各省停刑三年,同時釋放黃道周,官復原職。同月,以劉宗周為左都御史。不過這個時候,崇禎也是深感北方已經是不能呆了,也是開始小心的為南下做準備。而透過這些年的歷練,崇禎也是終於明白什麼樣的臣子才是好臣子,大肆起復歷年來因言獲罪或罷官的官員,更是起復馬士英兵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提督鳳陽,為了日後南下做準備。
要說如今崇禎最恨的是誰,那絕對是與盧象升之死有關聯,哪怕是稍有關聯的官員!楊嗣昌被抄家滅族,主犯已死,但是陳新甲這個夥同之輩,如今也是被崇禎抓到把柄,直接以接連丟城失地,誅兵部尚書陳新甲。周延儒上言說:“古法講,敵人不兵臨城下不殺軍事長官。”崇禎皇帝憤然說:“別的邊疆就不提了,接連失陷七位藩王,難道不甚於兵臨城下嗎?”
對於崇禎鐵了心要殺陳新甲,百官莫不敢言。如今的崇禎已經再不復往日的稚嫩,殺伐果決,政事也是處理的更為圓滑和老練。雖然眾多的臣子心中憂懼,但是惟黃道周為首的一心為國的大臣卻是各個熱淚盈眶,均是覺得大明中興依舊有望!
同月,崇禎更是再次下罪己詔。不同於上次給人一種流於表面,甚至推託於臣下的裝模作樣,這次下罪已詔卻是聞之讓人聲淚俱下,將崇禎十數年來各種害民之政也是齊齊歷數,盡數歸罪於自己。
同月,新任左都御史劉宗周上書“言六事”:一、京城建書院,明聖道;二、焚錦衣衛刑具,專聽法司;三、崇國體,不得私侮大臣;四、清奸佞,立毀一切匿名文書;五、清官箴,整肅京官外官交際;六、肅吏治,特別針對巡撫御史回道考察。”
應該說,這六條都切中時弊,但激切之下未免太過流於書生意氣了。所謂建書院、明聖道,所謂崇國體尊大臣,所謂清奸佞肅法司,這一切都是早就應該幹而沒幹的,當時再幹,恐怕未必來得及了。即便在後世皇權獨大的偽清,胤窮其一生痛飭吏治也無非是人亡政息,弘曆初年就冒出了轟動全國的山西學政喀爾欽、布政使薩哈諒兩大墨案。崇禎十幾年的時候再整吏治、明聖道、正人心、清奸佞,還是那句老話,誰去幹?怎麼幹?從哪兒開始“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