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3/4 頁)
合性研究和探索的機構,但是到了現在,新一代還未成長起來之前,這所大學也只能是空在那兒。等待這些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哪些有這方面興趣的,易飛便會給予資金,鼓勵他們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農曆五月份,董衛國也是從河套草原返回山西鎮,更是拿回了一幅地圖。看著上面如同畫鬼符一般的地理名稱,易飛也是十分的搖頭,看慣前世精密的地圖,這個時代的地圖就是太過於抽象了。易飛在後世出任務之時,大多時候用的都是電子地圖,上面對於地理形勢,和各種需要注意的東西都是有清晰的標記,無論去到哪裡執行任務,地形總是一目瞭然。而且就算是最簡陋的紙張軍用地圖,至少也是足夠的精確,距離不會誤差超過一公里。
但是這張地圖,與易飛心中記憶的那份後世地圖相比,簡直沒有一點可比性。但是好在地名倒是標示的十分清楚,而且各個蒙古部落所在地也是用筆圈了下來。既然情報已經有了,那制約對於大軍向前最大的障礙便只剩下嚮導的存在。不過易飛並不擔心,除了瀚不離部可以為嚮導外,他手下俘虜的數千蒙古歸化營也是多的是嚮導。
大軍並沒有立即出發向草原,如今到了收穫的季節,等到糧草徵集到位,便可以後顧無憂的開赴草原。而且這一次也不是以佔領土地為目的,而是為了毀滅而前往。若是能夠有足夠的蒙古部落,那大軍就可以以戰養戰,讓蒙古人明白,不只他們會搶劫,漢人若是發起狠來,比他們更象*。
自五月底,各地的賦稅也是不斷的向著平虜衛而去,在平虜衛,除了近五千補充起來的血騎外,更有歸化營三千餘蒙古降兵和近三千從漢奴中挑選而出的騎兵,一萬餘人也是緊張的進行著出塞的準備。而平虜衛的軍戶們更是全部動員起來,沒日沒夜的為大軍制做著可以速食的乾糧,以及各種臘肉之類的東西。畢竟出塞不是一件小事,就算是有著完善的後勤補給,給戰士們配備數日的乾糧和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月初,易飛也是上表歷數蒙古人數大罪,更是慷慨激昂的請命,要出師與北虜決一死戰!掃滅這些大明心腹之患!身為五軍都督府左大都督,理論上易飛是有這種開邊釁的權力,也是有著出塞而戰的權利。
但是大明畢竟是百多年未曾主動出塞而戰了,不僅是明軍積弱,而且還因為塞外地形與中原大不相同。一支強軍往往會莫名其妙的便在草原上失了蹤影,或者是無數大軍出動,卻是數月無功而返。提起出塞,許多人便是覺得是自尋死路,畢竟以成祖的雄才大略,五徵蒙古也是數次都是戰果不大,被蒙古人捉迷藏一般的繞了數個大圈無果而還。
似乎出征塞外,完全就是靠運氣,若是能夠逮到蒙古人的部落,迫使其只能決一死戰,那尚可為。若是根本就摸不到對方的蹤跡,就只剩下勞民傷財,與民無益。這倒也是實情,往往出塞的漢軍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運氣好點的可以安全退回邊牆,運氣不好的,莫名其妙的全軍覆沒於草原也不少見。
要知道,能夠出塞的軍隊都是強盛一時的漢軍,至少也是戰力超越草原騎兵的存在,否則那就不是出塞,而是送死了。自漢唐來,能夠進入草原的漢人軍隊數量決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取得成功大勝的卻也是數也數的過來,千古以來也只是強漢之衛青、霍去病,盛唐的李靖,徐世績等寥寥數人罷了。更多的則是折戟沉沙,軍敗身死,白骨沒於大漠的滾滾黃沙之中。
大明成祖雖然將蒙古當成自家的後花園,更是因為邊境出現數個蒙古殘存的車輪被直接說蒙古人意欲入寇,領兵將別人門牙都打掉。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五徵蒙古,除了前兩次之外,後數次都是無果而終。
至於到達百年前的,土木堡之變後,大明能戰之兵幾乎被一掃而空,國力陡然急轉直下。從此自守就已經勉強,更別說深入草原的念頭了,而且到了崇禎年間,更是連自守也是做不到。蒙古、滿清等都幾乎視大明為後花園,想來就來,就更加不要想什麼進攻了。
因此易飛的奏章一送達京城,也是立即引起一片大譁,激進一些的都是歡呼雀躍。但是更多的則是冷笑連連,暗中覺得易飛敢是太不自量力了。雖然不屑歸不屑,但是這種擅開邊釁的情形也是讓他們都是義憤填膺,紛紛彈劾易飛實在太過於專橫跋扈!
而崇禎皇帝接到這份奏章之時,更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易飛竟然會如此自尋死路。悲的是,自己對付一個地方軍閥竟然不得不用借刀殺人這種伎倆!對於這些最擅於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朝臣們的彈劾,崇禎根本理也懶的理,如今東奴、北虜都是想來就來,擅開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