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集結完畢,我宣大軍先至懷來衛,你鎮西軍出美峪所,兩路房縣會師!”
“尊令!”易飛鏗鏘言道。
易飛離去後,盧象升經歷一系列緊張的分馬兵、定將領、增糧料後,三鎮援兵在盧象升帶領下,急往京師而來。
回到山西鎮,苟華已經做好一切準備。但是對於易飛所需要糧草之多也是有些咂舌,要知道這次入衛,朝廷肯定會負責一眾大軍的糧草,而且因為去歲四正六隅剿匪之用,更是在全國蒐集到無數糧草,想來大軍雖眾,目前的朝廷還是出的起糧草的。
但是易飛的態度卻是十分堅決,甚至做好了不用朝廷糧草的準備。第一批隨軍啟程的糧草就多達近五萬石,足夠二萬步騎大軍食用一月有餘!
而且易飛不僅僅準備這麼些糧草,更是在早早在數月前便是起運一批糧草送於易縣附近。而且數次剿匪,都是有一些糧食封存於各地,這種種打算也是讓人有些迷惑。
似乎易飛已經預料到有這一仗,而且還預料到自己會有糧草不濟之困!果然,今年建奴又一次入寇,證明了易飛的想法,雖然糧草之困還未可見,但是人人都不敢輕易視之。
如今的易飛身上似乎都帶著一層光環,既然鎮北將軍覺得有必要再次運輸糧食,那誰也是不敢反對。隱隱間,民間都有傳說,易飛是星宿下凡,上下五百年都是在他的計算之中。
大軍集結十分迅速,但是留守之人卻是紛爭不斷,不僅僅是士兵們個個想出戰。甚至連將領們都是不甘在家守巢,個個奮勇向前、聞戰而喜的姿態也是讓易飛既歡喜又頭疼。
最後,在易飛半勸解半命令之下,羅立也是隻能接手鎮守的任務。與苟華一文一武,二人全面負責山西鎮的防守。
十月初,易飛大軍集結完畢,帶著數萬石的糧草,旌旗如海,大紅的披風幾乎遮住了大地。
一排排,一列列計程車兵昂首而立,高昂計程車氣也是直衝雲霄。不同於別地明軍對上建奴的畏首畏尾,鎮西軍與建奴也是打了數次交道了。尤其是崇禎九年一戰,以不滿萬、大半還是剛剛訓練出來新兵的兵力,卻是擊敗了數萬人的建奴大軍!
這一仗不光是老兵說起來眉飛色舞,甚至新兵聽了老兵的述說也是嚮往無盡,恨不得早點與建奴交手,再次打的他們屁滾尿流!
出征當日,張維世也是帶著山西鎮一眾文武前來為鎮西軍壯行。聽聞易飛竟然傾巢而出,以戰東奴,原本許多對其心懷不滿計程車紳也是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原本看不起的泥腿子出身的總兵。
喝過壯行酒,嘹亮的軍歌也是響徹雲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鼓角齊嗚,大軍緩緩開撥。三軍耳目夜不收鬆開韁線,快速的消失在大軍之前。一杆杆大旗向前揮動,輜重營押送著糧草領前而行,一路路大軍自後陸續開撥。八千血騎左右護翼兩側,大軍滾滾而前軍容嚴整,聲勢震天。
第283章偷襲
崇禎十一年十月中旬,易飛便是帶著二萬餘鎮西軍到美峪所,但是此時清軍主力已經南下,而盧象升也是奉詔帶著二萬餘宣大軍進入京畿地帶,護衛京畿安全。
易飛聽聞此事後,也是揮軍南下房山、襄鄉,一路迂迴而向京師,打算先與盧象升會合,再製定進軍路程。
房山境內,鎮西軍大軍拖延而前。而鎮西軍的夜不收們也是開始活躍於這一帶。畢竟如今的京畿地區已經成了東奴的跑馬場,他們騎兵賓士,常常數百人,甚至數十人便橫行於各地。而已經入衛的數萬兵馬,卻是沒有一支敢於主動攻擊他們。
離涿州及淶水不遠,在一個當地人稱為大房山的山上,靜靜地潛伏著幾個人,在幾棵大樹的前面,一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正凝神往山下的曠野張望。
大明十月的天氣己經頗有寒意,他穿了一身厚厚的羊皮大襖,頭上也戴了一頂北地常戴的氈帽。衣袍氈帽半新不舊的,甚至有些破損,加上他那樸實粗黑的臉容,任誰第一眼看到他,都會以為他只是當地一個普遍民戶。
不過他偶爾眼中閃過的精光,氈帽下隱現的鐵盔寒光。還有腰間別著一把厚實的彎刀,才會讓人驚覺他的不簡單。一陣寒風颳來,拂在臉上隱隱有讓人痛楚之意,年輕人羊皮長袍被兩邊吹開,露出裡面厚實的鐵質甲葉。
年輕人一動不動,脖子也不縮一下,他靜靜往曠野中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