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2/4 頁)
交好的八大商家滿門盡誅,徹底連根拔起,如今我們已經失去了一個可靠的內應。蠻子城如今在山西也是處處受到打壓,人員與情報網損失慘重,已經撐不起諜報的作用了。”皇太極悠悠的說道,對於眼前這個自己即賞識又提防的弟弟,老實說,他也是有些迷茫,下不了最後的重手。
而且他也是知道,在他死後,能夠撐的起大清基業的,也只有多爾袞一人罷了。因此,雖然他一方面多方敲打、打壓多爾袞,但是另一方面卻是給其鍛鍊的機會,無論是對外征討,還是國內吏治,皇太極都會在確保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讓多爾袞插手其中。
透過這處種的磨礪,這個弟弟果然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才略。雖然對內治理的工夫還差了些,但是指揮大軍作戰,卻是已經初居名將的崢嶸了。而之所以皇太極如此的戮力栽培多爾袞,而不是他的兒子,也是因為他的身體一直不好。他的兒子中,長子豪格雖然武勇過人,但是皇太極靜心培養了他年餘,也是不得不承認,這廝完全就是一匹夫罷了。將國家交於他,皇太極根本就放不下心來。
而其他的兒子們則是沒有一個能夠上得了檯面的,若是繼位作一太平皇帝,也許他們還能勉強勝任。但是想在這亂世中帶領大清好好的活下去,這些兒子根本就沒這個本事。至於更小的兒子,皇太極根本就沒心情考慮他們是否上的了檯面,從他的身體狀態來看,他自己也是知道,他根本就不可能一直熬到他們長大‘成’人。
就是在這種到底是成全兒子,還是成全多爾袞的猶豫中,皇太極才會顯得舉棋不定,對於多爾袞的態度也是一直在殺與捧之間搖擺不定。否則以他的陰人的本事,連當時與他平起平坐的三大貝勒都要麼被他陰死,要麼徹底的靠邊站的本事,拿下一個多爾袞,就算多爾袞再狼狽,再謹慎,對於皇太極來說,也不過是花費多少時間的問題而已。
“易飛這是作死!”一聽到士紳一體納糧,多爾袞頓時喜形於色,要是按照易飛這種情況下去,易飛想統一大明重新建立一個新王朝,那受到的阻力比大清只多不少!
皇太極點點頭,認可多爾袞的話。士紳一體納糧,皇太極當然明白其中的好處,但是皇太極卻是根本不可能去象易飛這般肆無忌憚的直接弄出來。對於如今的大清來說,能夠在士紳們有限度的支援下,拿下黃河以北,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若是真的象易飛這般,估計入關後連腳指頭也是站不穩。
“不過,也不能小看這易飛。朕覺得,這易飛雖然年輕,但是處事卻是極為老辣!而且根本就沒有漢人那虛偽的仁義,為了推行他計程車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整個山西幾乎被他清洗了一遍,數萬士紳以及他們鼓動起來的百姓,要麼被殺,要麼已經被扔進了礦洞去挖礦了。而且山西如今保甲嚴密,一戶有錯,十戶同罪!若是單單用這種高壓鎮壓,那也不足懼,但是那易飛卻是用從山西八大商家中繳獲的錢糧投入農耕,更是保障了賤民們的日子,至少不會被餓死!”
“如今雖然大明各地都是罵聲不絕,但是山西卻是十分穩固,根本沒有動亂的跡象!而且這個易飛竟然主動棄守關隘險地,以安大明之心,沒有如同匹夫之輩只顧攻城掠地,看似龜縮于山西,實則圖謀甚大!此等漢人梟雄,必要先除之而後快!”皇太極雙目一寒,語氣森然的道。
“皇上教悔的是,奴才謹記!”多爾袞心悅誠服的道,他今年也只是二十來歲,政治上的爾虞我詐根本不可能與皇太極這個年過半百之人相提並論,皇太極的一番話也是讓他受益良多。
看著多爾袞這種誠懇的目光,皇太極也是心中一顫,多少年了,他們兄弟之間有的只是猜忌與相互對抗,多少年沒有過這種親情在內了,他嘆了一口氣,鄭重的道,“皇弟,你這人聰明,而且擅於學習,但是卻是唯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太沖動,做事也太急燥了些。記得皇兄的話,凡事多想深幾步,做決定之前多考慮一下利弊得失。”
看著多爾袞一臉的不在意模樣,皇太極也是鬼使神差一般的鬆了口氣,語氣也再次變得威嚴起來,“多爾袞聽旨!”
皇太極的突然轉變也是讓多爾袞差點沒反應過來,還好多年養成的本能反應也是一下子代替了他的大腦指揮,一咕嚕的爬倒在地,口中恭敬的回應道,“奴才恭聽聖意!”
“此次與大明共御大敵之事,交於你辦。務必催成兩家聯手之勢,誅滅山西!事關我大清國國運興衰,睿親王不可不慎!”皇太極喝道。“奴才遵旨!”多爾袞心中大罵,這種被人在後背指著罵軟骨頭之事交於自己辦,那不是成心找茬收拾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