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頁)
天譴的。”李剛大聲罵道。
“哈哈哈,李剛,想當初,你處處擠兌我,請宗澤出兵,設計陷害我,害我王鐸淪為庶民,此仇不共戴天,你就等著瞧吧。”王鐸狂笑道。
“唉——才離虎穴又入狼窩,兲不佑我。”高宗暗自垂淚嗟嘆。君臣幾個相互落淚。
王鐸吩咐家丁將高宗君臣八人拘禁在後花園的後院中,小心看守。然後匆匆上馬去見粘罕報訊。
卻說王鐸的大兒子王孝如正在書房內看書,只見書童急急地走進來說道:“大少爺,不好了,老爺把當今聖上君臣八人捆了關在後花園,要想給金國大太子粘罕做見面禮。老爺此刻已經騎馬去金營報信去了。”
王孝如聽了大吃一驚,心中暗想:“父親此舉真是太荒唐。聖上乃是大宋天子,作為大宋子民,不但不效忠天子,反而賣主求榮,實在有違三綱五常,人倫天理。不行!我要替父親贖罪,把他們救出去。”王孝如想到這裡,慌忙來到後花園,喝散看守的家人,放了君臣八人。
王孝如帶著他們君臣幾個出了後園,一路向西南方向逃奔。走了不遠,來到一座山,山路崎嶇,一條山澗水流喘急。王孝如望著山澗湍急的水流,不由得想起父親的大逆不道,他的心裡羞愧難當,暗自思忖:“我不能為國報仇,是為不忠;不遵父命,擅自做主,是為不孝;不忠不孝,有何顏面立於人世?”想到這裡,王孝如大叫一聲:“陛下,罪臣之子不能遠送了,你們一路保重。”說罷縱身跳下山澗,淹沒在湍急的水流中。
君臣幾個見王孝如如此壯烈的場面,忍不住嗟嘆一番,急急往前逃奔。
再說王鐸騎馬前去見金國大太子,沒想到路上遇到了張邦宗和一隊金兵。張邦昌把王鐸引薦給粘罕,粘罕心中自然高興。
“不知大太子從何處而來?欲往何處去?”王鐸問道。
“捉拿康王趙構和太師李剛等人。”張邦宗說道。
“真是太巧了。我已經將他們拿下,關在後花園裡,派人看守著。他們一共八個人,我把他們全部捆綁起來,這回,我看他們插翅難飛。”王鐸說道。
“那我要恭喜王大人為大金立了首功,加官進爵之日可不要忘了我?”張邦宗調笑道。
粘罕聽說王鐸已將康王君臣拿下,滿心歡喜,立刻帶著軍士們前往王鐸家中。剛進家門,只見家人稟報道:“大老爺,公子已經將康王等人放走了,公子也隨著他們一起去了,此刻不知到了那裡?”
王鐸聽了,如同當頭捱了一悶棍,癱坐在地上嘴巴囁嚅著,什麼也沒說,什麼也說不出。
粘罕大怒,命令軍士將王鐸的家產全部抄了,下人全部遣散,房子全部燒燬,然後命令王鐸和張邦宗一起充作嚮導,前面引路追趕康王。
王鐸的心裡也和張邦宗一樣懊惱:“早知粘罕如此心狠手辣,我又何苦作此奸賊,留下萬世罵名?唉——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一七二章:被困牛頭山】…
話說王孝如身邊有一個家將,名叫王德壽,他親眼目睹小主人放走高宗君臣八人,一同逃走,便隨後跟來。本想跟著少主人一起幹一番事業,
沒想到少主人跳進山澗死了,他悲痛不已,一個人坐在山澗邊哭泣。正在這時,王鐸帶著金兵走過來。
“王德壽,你一個人坐在這裡哭什麼?少爺和那幾個人跑到哪裡去了?”王鐸走上前好奇的問道。
王德壽指著下面山澗流淚說道:“少主人他從這裡跳下山澗被水沖走了,估計已經不在了。”
“什麼?少主人跳下山澗死了?為什麼?你快說呀!”問道迫不及待的問道。
“不知道,大概是他放走了他們八個人,怕你責罰,所以——”王德壽說到這裡停了下來。
王鐸什麼都明白了,他失去了愛子,悲痛欲絕。但是事已至此,他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狼主,這個是我家家丁,他熟悉這一帶路徑,叫他做嚮導去捉拿康王等人,必定成功。”王鐸來到粘罕跟前擦乾淚說道。
“是嗎?叫他過來。”粘罕說道。
王鐸招一下手,叫王德壽過來。王德壽乖乖地走了過來。
“你就是王德壽,對這一帶熟悉?”粘罕王鐸。
“是的。”王德壽含淚點頭。
“那好,你就充當我們的嚮導給我們帶路。”粘罕說道。
“我——我——”王德壽吞吞吐吐。
“給他一匹好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