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銀行。
… 頁面 81…
馮氏簡氏創辦東亞銀行,有一段漫長過程。 平山愛銀 馮平山是廣東新會人,1860年生於小康農家。馮平山讀過兩年私塾, 因家境式微,15歲便孤身乘船前往泰國。叔父在曼谷開了一家唐貨店,經 營中國的雜貨,馮平山做學徒坐店。 馮平山勤奮好學,一年後即能獨擋一面。叔父漸讓平山做掌管店面、 算帳清盤等更重要的活。馮平山深感學識淺薄,發誓有機會要重續學業。 1879年,19歲的馮平山回省港辦貨,以後頻頻往返中泰之間。回國期 間,馮平山抽空向老先生學習古文。半年之後,竟能在帳簿寫下流利準確 的文字。叔父頗為驚訝,認為馮平山日後必成大器。 馮平山正是19歲那年回家成親的,其妻李氏,僅與馮平山匆匆見一面, 便草草結婚——馮平山要趕回曼谷鼎助叔父生意。 兩年後,一位龔姓華商見馮家生意蒸蒸日上,對馮平山大力賞識;認 為他前程無量,便要將女兒許配給平山為妾。馮平山擔心樂不思蜀,忘掉 家中的髮妻,便謝絕龔老大一番好意,高泰回到新會鄉下。 馮平山嶽丈見婿回鄉,分外高興,與平山道:“在家千樣好,出門萬般 難。世上72種行業,數耕種最為牢靠,無優無險,平平安安。”馮平山遂與 岳丈合種甘蔗園,對岳丈安貧樂道的思想頗不以為然。礙於長輩尊嚴,馮 平山不與他爭執,心裡卻常常思念著經商發財。 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將他們含辛茹苦種植的甘蔗摧毀。馮平山提出 外出經商,岳丈知其在外闖蕩,跑野了心,不再阻攔。馮平山攜帶現洋, 輾轉入川。 馮平山千里迢迢,往返於川粵之間,生意愈做愈大,自置了運貨的船 只,在重慶設立了安記商行。 1906年,46歲的馮平山在廣州開設了安隆銀鋪,這是馮平山第一次涉 足民間金融業。馮平山涉足金融,是他經商時飽嘗借錢之苦。於是起念, 待我發達之日,一定要做錢老闆。 馮平山做上銀鋪老闆,常常為資金短缺捉襟見肘,他始知,小小的銀 鋪老闆,談何發達。 馮平山是貧寒出身,經歷過數十年磨難,他篤信一個道理,生意不伯 小,就怕人懶。好吃懶做,金山銀山都會吃空。馮平山慘淡經營,勤儉持 家,家底日益殷實。 辛亥革命成功,可眨眼間又是軍閥混戰,社會動盪不安,馮平山舉家 遷往香港,開設維吉銀號。 其時香港的金融業,是洋人銀行的一統天下,馮平山在開設銀號前, 作過一番調查。原以為十里洋場的香港,老式銀號無立錐地。可香港的銀 號,雖鋪小財薄,照樣開得紅紅火火。究其原因,是洋人銀行歧視華商造 成的。除了何東等少數華商巨頭,一般的華裔商販,休想到洋人銀行借到 一文錢。老式銀號仍有廣闊的市場,能夠在大銀行的石屎森林的夾縫裡求 生。 銀號遍地開花,也就意味著競爭異常激烈。船多塞港,同行是冤家。 馮平山奉行以和為貴,從不與同業產生齪齲。馮平山有不少同業朋友,其
… 頁面 82…
中與德信銀號老闆簡東浦交往最密。 東浦含銀 與馮平山相比,簡東浦家族算地道的銀行世家。簡東浦父親簡老大原 在廣州經商,廣州是中國開放最早的商埠,有很多洋人開的商行。簡老大 是個樂意接受新事物的人,他知道跟外國做貿易是未來商界的潮流,地位 高,收益豐,就跟一位傳教士學英語。簡老大聰穎敏悟,很快就能與英人 簡單會話。 太平天國時期,起義軍數次迫近廣州城。簡老大隨著難民流亡逃往香 港。最初在親戚家的金山行幫忙,簡老大利用與洋商打交道的機會,加緊 學習英語。總行設在印度的正金銀行來港開設分行,需要聘用華人買辦。 簡老大力挫群英,端上外國銀行的金飯碗。 這一年,簡東浦出世,都說他是含著銀匙來到人間的。 簡老大成為高等華人,有意讓簡東浦繼承父業——將來做一名捧金飯 碗的銀行買辦。簡老大深知自己的英語不地道,送兒子進洋人辦的小學讀 書。 簡東浦中學未畢業,就去了正金銀行設在日本橫濱的分行。他沒有做 買辦,買辦僱的是日本人,簡東浦做見習帳簿員。後又做過匯兌、貸款等 部門的職員。 本世紀初,簡東浦回到香港,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