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剿”。這一回不同既往,他從訓練軍官入手。當過黃埔軍校校長的他,深知訓練的重要,於是在廬山舉辦軍官訓練團,一期接一期地辦下去。
由“中正手製”的《剿匪手本》,成了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課本。此書分“緒言”、“救民”、“氣節”、“紀律”、“智勇”、“勤勞”、“戰機”等章。此書的附錄“赤匪的戰術”,倒是十分形象地勾畫出毛澤東用兵的特點。
一、遇敵不輕交戰,多用疑兵,眩敵耳目,集結主力,堅守靜待,察破敵人弱點,變更陣勢,冒險衝進。
二、取大包圍,兼程猛進,速而且勻。
三、不輕試鋒,必待敵找我,而我不先找敵,以逸待勞,鎮靜堅守。
四、行走飄忽,瞬息百里,從山僻險要,人跡罕到之處,晝伏夜行,旋磨打圈。
五、圍城不宜離城太近,免敵人潛出,難於防範,奸細混入,難以稽查圍城,應離敵遠,巡查嚴密因地制宜,出奇制勝《剿匪手本》,江西省檔案館收藏。蔣介石跟毛澤東交手多回,對於毛澤東戰略戰術,說得八九不離十。
《剿匪手本》中形容紅軍的戰術特點是“射擊命中,偵探敏靈,行動輕捷,伏兵要擊”,所擅長的是“隘路戰,山地戰,夜間戰”。蔣介石在海會寺“官邸”,案頭所備的是《曾文正公全集》。當年曾國藩“進剿”太平天國的“太平軍”的經驗,成了蔣介石最好的借鑑。他的《剿匪手本》,不時引用“曾文正公”。軍官訓練團以半個月為一期,學員為上校以下、少尉以上的中下級軍官,也有少數高階軍官參加受訓。一九三三年夏日,他在廬山辦了三期軍官訓練團,受訓軍官為七千五百九十八人。這些軍官,成了第五次“圍剿”的骨幹。
第五部分:艱難歲月蔣介石坐鎮廬山 2
蔣介石還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方針,實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的“總體戰”。八月起,他又開辦“黨政人員訓練所”,訓練軍隊的黨政人員,以求加強對紅軍的“政治攻勢”。當蔣介石在廬山上訓話時,他的身後總是站著一矮一高兩個人物。這兩人是蔣介石進行第五次“圍剿”所倚重的左右手。那個子矮小的,便是蔣介石在軍官訓練團開學典禮上訓話時一開頭就提到的“陳團長”。此“團長”非一般的團長,而是指廬山軍官訓練團團長。廬山軍官訓練團團長向來由蔣介石自兼。他任命陳誠為副團長兼教育長,習慣地稱之為“陳團長”。陳誠,蔣介石最忠誠的門生。一九二○年,陳誠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先在浙軍第二師當少尉排長,後於一九二二年南下任粵軍第一師第三團上尉連長。當時,鄧演達任該團團長。一九二四年,鄧演達調任黃埔軍校訓練部副主任,陳誠隨他來到黃埔軍校,擔任上尉軍事教官。
一天,校長蔣介石在子夜之際,巡視宿舍,唯見一扇視窗洩露出燈光。蔣介石步入室內,見一軍官在燈下看書,如痴如醉,竟不知校長駕到。蔣介石對那本書掃了一眼,一望而知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蔣介石不聲不響地走出去了。翌日,校長蔣介石在訓話時,宣佈把那個軍官破格提升為少校炮兵隊隊長。
那個軍官便是陳誠。從此,陳誠成為蔣介石的得意門生。兩年後,北伐開始,陳誠擔任總司令部參謀,由團長、副師長升為師長。一九二八年,陳誠升任南京警備司令。這時,陳誠不過三十歲。一九三○年,宋美齡有意把“乾女兒”、譚延輳У拇聞�廢榧薷�暱嵊形�某魯稀S謔牽�魯匣乩霞藝憬�嗵錚��⑵尬饈習燉砝牖槭中���錘盎τ胩廢槌汕住H鞝蘇獍悖�魯細�閃私�槭�那仔擰! �
第四次“圍剿”時,蔣介石任命陳誠為中路軍總指揮。雖然陳誠出了大力,仍成為敗軍之將,大哭一場,在南昌躲起來,羞見蔣介石。蔣介石沒有怪罪陳誠,仍起用他,任命陳誠為廬山軍官訓練團副團長,又一次使陳誠感激涕零。
陳誠跟紅軍交過手,領教過此滋味,所以他宣稱:“彼等雖屬烏合之眾,不堪一擊,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陳誠:《剿匪戰史》,第五卷,江西省檔案館收藏為了打勝第五次“圍剿”之戰,陳誠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封鎖圍進,配合迫進,逐步穩進,乘虛突進。”站在蔣介石背後的高個子,一頭銀髮,碧眼高鼻,舉止傲慢。此人是蔣介石請來的德國軍事顧問賽克特——蔣介石仿照曾國藩當年“借洋兵助剿”,只是把“洋兵”換成了“洋顧問”。蔣介石十分看重德國,以為在“洋人”之中,德國的軍事經驗最值得借鑑。他的眼光是不錯的。後來,希特勒納粹德國崛起,果真幾乎踏平歐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